让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公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让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公平

许京平宋臻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过程不公”和“结果不公”、二元分割、教师队伍素质低和城乡一体化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处理好“一元尺度”公平与“多元尺度”公平的关系以及确立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当我们从分配角度定义公平时,教育公平的内涵涉及了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中国最基础的农村义务教育,因政策导向和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多少年来,一直处于被“弱化”的境地,出现了很多“不公正、不公平”现象。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过程不公”和“结果不公”的问题

高考现行制度从表面上看是确保每一位考生都有进入国家各类学校的权力,从这个意义来讲,升学的机会是公平的。但就广大农村考生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过程不公”和“结果不公”的问题。从过程来看,农村学校不论是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软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甚远。另一方面,优质教师资源基本流向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人才。正是这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导致了城、乡学校在教学氛围、教学环境、社会支持度、社会信任度等软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也正是“过程不公”,从而使“结果不公”。现实状况是,农村学生到高中阶段,进市级重点中学的比例大大降低,重点班次的农村学生少得可怜。高中阶段农村学生比例就很低,进重点大学的比率就可想而知。

(二)中国教育制度的二元分割性,导致了农村教育处于“弱势”状态。

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一方面,在一些贫困地区,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教学硬件设施也有所改善,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教师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学生的学业合格率很低。

(三)、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堪忧

由于实行以县乡财政为主的财政体制,为减少吃饭财政,致使许多农村地区多年不进新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教师队伍多年不能新老交替,缺乏新鲜的血液,使农村教育很难推行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因而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在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单职工较多,大部分教师既教学,又种地,为维持生计,主要心思难以用在教学中。农村教师这支在传统社会曾担当社会表率作用的力量,现在却向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城乡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农村教育脱离农村实际

城市、农村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得教育离农村需求越来越远。照本宣科、远离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不恰当教学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同时,一些社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费用很高,毕业后又难以就业,有的学生即便就了业,也不能维持生计,使得众多的家长看不出多读几年书的用处,过早地结束孩子的学业,进城务工或务农。农民对进一步供应学生上学的愿望越来越淡漠,使农村教育离小康社会的要求、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远。

二、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公平的途径

(一)、建立一种国家支持、救助机制

近几年,国家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完善了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行政府的减免政策。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进一步确立一种救助机制,可以借鉴巴西经验,推行“家庭补助金计划”。在巴西,贫困家庭只要孩子在规定年龄段上学,家长就能得到政府的补助金。“家庭补助金计划”使巴西800万家庭受益,80万儿童重返校园,被联合国称作是加强对穷人社会保护的一项“最佳实践”。巴西的经验和做法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应当加以研究和实施。

(二)、处理好“一元尺度”公平与“多元尺度”公平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提出追求教育的公平,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制度等,保证每一个学生教育机会的均等,实现“一元尺度”的公平。但是我们在追求这一公平的时候,也应当充分考虑它的弊端。一元平等的教育,会泯灭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教育趋向,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校。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各类学校处于竞争状态,才能激发学校改革的活力,使学校更加开放,改善、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公平的观点来看,就是要追求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个性或每一种文化自身发展权利为特征的“多元尺度”。与传统教育“一元尺度”的公平相比,“多元尺度”更能体现教育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正确地把握。

(三)、确立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机制

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引起高度地重视。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行教师及管理人员“轮岗”制度。“轮岗”首先是城市优秀教师及学校优秀管理者分期分批到农村学校任教、管理,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二是要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分布。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信息网建设的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加快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使城市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直接为农村学生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岗峰等.走向和谐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1

(2)盛伟浙江代表关注教育公平(J)钱江晚报2005.3.13

(3)李建忠教育公平:国外探索与经验(J)中国教育报2006.11.24

(1.中共日照市委党校2.山东日照新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