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语文教材为源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源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初探

马萍

马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8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内容摘要:通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利用课堂教学40分钟,通过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形式的训练,读写结合,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角度发挥学生想象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挖掘教材习作资源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7-0047-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和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想要实现课标要求,有效的进行写作训练,我认为以初中语文教材为源进行写作训练是一条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现状与《新课标》要求的差距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即使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也熟视无睹,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现在的中学生,虽然阅读量比之以往大大增加,可是有意识地模仿作品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虽然《新课标》“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但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差强人意,即使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多学生的课外读物也不是非常有典范性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学生都喜欢看电视漫画书籍。《新课标》还提出“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要实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通过课堂的40分钟时间,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有意识引导他们去学习写作。

无论《课标》怎样要求,教师如何训练,学生写作之路依然步步艰难。经调查,发现有80﹪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不够生动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7)、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

二.教材是写作的源泉

其实细细想来这都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师生忽略了教材的优势。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组合单元。编写体例上基本上是以写作知识为主线来组合单元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将写事的文章编在一起,是学生明白怎样写一件事;第二单元将写人的文章编在一起,使学生明确怎样写人;第三单元将写景的文章编在一起,要求学生练习写景等等。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沟通阅读、写作与生活的整体联系。充分挖掘、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找准、找好读与写的结合点,探究读写结合的多种训练方法,将写的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实现教材“一课两用”,让学生学会借助教材资源进行练笔,掌握多种写作技巧,为写作打下基础。

在《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片段写作训练,不过这种写不游离于课本之外,而是立足教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外化表达和习作内化积累。把一次大作文写作需要达到或完成的多个任务拆解、细分到多篇片段作文中完成,既降低写作难度,又反复训练,便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能力。通过一定量的随文片段作文写作达到提高大作文的写作能力,最终提高作文质量。

三.以教材为源进行写作训练的实践方法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仿写、续写、拓展写等形式层出不穷。回顾我们的教学案例,其中有许多以教材为源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可以借鉴:

1.心理揣摩法。教师在教授《羚羊木雕》时,“我”被迫去要回木雕,站在万芳家门口时,“我”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替我想想。《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文字高度凝练,只用赏读法也许还不能完全透彻的理解内涵,可以通过“犀利”、“深邃”的眼睛来进行一段心理描写,“他”在想什么?此时如何去揣摩“他”的心理才能将“犀利”“深邃”表达出来,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去展开了描写心理,这既是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又是一次很好的写作训练,一举多得。

2.角色转换法。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课后题要求试从朋友或父亲角度叙述“脱险”情节,这就要求学生换位创作情节,可以运用第一人称,可以运用第三人称,在梳理了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后,成功的角色转换,这种写作练习也是促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续写。如,《皇帝的新装》中,教师引导学生为童话故事再添结尾“游行大典结束后……”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这类文章,教师往往会选择情景剧表演来助读,这样会让学生思维发散,用续写结尾来进行新的故事情节的创新,这会很好的训练学生文章前后关联的写作能力。

4.仿写。《春酒》让人体会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禁吟出《乡愁》,引导学生以“春酒”为主题仿照《乡愁》创作诗歌。两篇文章主题相仿,文体不同,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互换的方法来仿写,这也是学生缩写、扩写能力的拔高训练。《背影》中经典的“望父买橘”的片段,无论是用词还是描写角度、方法都是非常值得让学生去仿照写一个人的背影,哪怕是最基础的孩子套用句式,替换词语或短句都可以轻松完成。

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过这种研究和探索,并且在实践中归纳出来了许多在以后工作中实用性非常强的规律性东西,对将来的阅读、作文教学有了许多立足点更高的认识。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仍需潜心求索。

通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利用课堂教学40分钟,通过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形式的训练,读写结合,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写的模板,学生自然有话会说,突破了“无米之炊”的难点。同时学生对课文又有了个性化的理解,针对一个片段练笔可以写出个性化的内容,多角度发挥学生思维,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实以教材为源进行写作训练,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以指导学生习作,这种随文片段练笔的教学也只是在初探阶段,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教师教学内容繁重,课时紧凑可能都会是这一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阻碍。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坚持摸索、研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总会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道路来!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郭根富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秦训刚晏渝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