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宫颈癌的治疗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性

/ 3

浅谈宫颈癌的治疗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性

龙颖唐涌连通讯作者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而晚期和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能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对于恶性宫颈肿瘤的治疗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在本文中,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面出发,包括: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物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肿瘤的治疗是把“双刃剑”;“以人为本”和以“以患者为中心”浅谈我们在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上的一些体会。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9.89万例,死亡3.05万例[1],病率与病死率高居不下。目前认为,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另外,宫颈癌的发病也可能与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吸烟、营养不良的因素有关。单独的病毒感染还不足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到的相关机制错综复杂。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对这些相关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肿瘤的治疗颇具难度:无论是治疗新手段的研发,还是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作为一名妇瘤科专业的医学研究生,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面出发,浅谈我们在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上的一些体会。

1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对肿瘤治疗上的认识也是如此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发展过程,正如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一样。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它的形成、发展和深化过程[2],囿于历史时代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任何一个人或一代人都不可能一次完成对科学真理的认识,需要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不断地修正和补充。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三大手段。从人们发现宫颈恶性肿瘤到确立这三大手段的治疗地位,以及如今对这三大手段的新技术、新方式的研发经历了将近百年的历程。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腹手术,但是肿瘤手术的创伤大,切口长,年纪大身体素质欠佳的病人术后往往要卧床数日,不利于术后的恢复。直到微创手术的出现,才使这个困境有所改善,而腔镜手术则是微创手术中的代表。以宫颈癌手术为例,只需在腹部留几个5-10mm的穿刺孔,便可以完成一台难度较大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如今,腔镜手术又有了新发展:机器人手术。手术者可无需直接接触患者,只需在特定的操作室操作即可。机器手和腔镜视野为360度旋转,无视野盲区。但是此技术价格昂贵,对手术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相信随着医务人员知识与经验不断积累、对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良,这些新技术会普遍服务于大众。

放射治疗适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每个期别。传统的放射治疗方案是前后对传野,缺点是不能把放射线局限在肿瘤区内,照射增益比较低,单次照射剂量不高,对肿瘤局部控制能力差。在有些情况下,肿瘤靶区本身包含敏感的正常组织,照射野中的正常组织器官受量较大,放疗并发症发生率高,致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治疗上的应用,改善了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关系,通过调整多个照射野内的强度分布,得到高度适形的靶区三维剂量分布,从而可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前提下,达到增加靶区剂量降低了毒副作用,使宫颈癌的放疗进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宫颈癌的治疗方式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大多采用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中的小剂量化疗药物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生存率。化疗的经典药物是顺铂,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制成功,降低了化疗的副反应,拓宽了化疗药物的选择面,如奈达铂、卡铂、奥沙利铂等。化疗方案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呈现多样化,如术前新辅助化疗显著地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抗癌药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铂类及紫杉醇类药物的问世和广泛应用,化疗药物近20年来经历了单药化疗到联合化疗的里程碑式的改变,铂类药物+紫杉醇类药物被认为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有效化疗方案。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肿瘤治疗中需要遵循的标准

在从事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的科学成就,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又要注意当代新的科学发现,不论这种新发现与以往的理论有多大的出入,都不应轻易将其否定或忽视,而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科学研究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活跃科学思想,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学说和理论,善于应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才能使科学研究不断地向前发展[3]。

偱证医学是一门遵循证据的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检验真理”与偱证医学的理论是异曲同工。偱证医学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该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应用于临床,再从临床上收集措施使用后的证据,经过科学的分析后,进一步完善,制定出更优良的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如此反复循环。达到预防和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遵循医学的宗旨就是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当今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我们课题组之前做了一项关于偱证医学的研究,探讨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与传统宫颈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4]。查阅文献,发现多数研究认为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能保证肿瘤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盆腔脏器功能紊乱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治疗。我们收集文献资料进行了偱证医学分析,得出了与目前报道相似的结论,并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使这项技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身上,是患者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益处。

3事物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肿瘤的治疗是把“双刃剑”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它揭示出自然界、人来社会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系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正反)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生命,推动一切事物发展,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5]。

对宫颈癌治疗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另一深刻启示是,肿瘤的治疗是把“双刃剑”,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在科学研究中必须自觉学习和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放化疗的作用也同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参与机体的抗肿瘤作用,破坏肿瘤细胞,通过多个途径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是人类抵御和战胜各种恶性肿瘤的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它又引起起机体的各种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肺纤维化、皮肤损害、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等等。它一方面对抗消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又损害自身的正常组织。只有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肿瘤作用的这种两重性,掌握好治疗的适应症,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手段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

晚期宫颈癌病人由于病情需要,经常予镇痛治疗。机体对任何生命现象的调控都具有增强和减弱的双重性。当机体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的伤害性刺激时,便会产生痛的主观感受,并能同时进行相应的保护反应。对于疼痛的内源性调控来说,机体除了有抑痛的镇痛系统,还有促痛的易化系统,两者共同构成机体对疼痛的内源性调控系统,它们的作用总是既对立,统一的。我们在研究疼痛时,不能仅孤立地关注疼痛的产生和传递,还应试着从与其相矛盾的方面去认识它。从疼痛的对立面镇痛入手来研究,使机体在面对外界伤害性信息时的反应做到平衡、协调。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研究疼痛是为了阐明疼痛的发生机制,从而能够更好地镇痛,发挥内源性镇痛系统的作用更加符合机体的生理变化。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痛与镇痛的关系,充分调动机体的内源性镇痛系统,将会产生更强大的镇痛效果,并可降低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减少该类药物的成瘾性及耐受性[6]。

4“以人为本”和以“以患者为中心”

我们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医疗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服务宗旨,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并从劳动、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等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阐述,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具体本质。个人的具体本质的形成,与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基于对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人的需求就是管理的目标,确立的目标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对个体就越有意义,实现的可能性将随之增大。因此,人性化医疗服务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每一项服务只有从方便患者着想,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以患者为中心”就是考虑到人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是医疗服务文化的精神所在,与“以人为本”一脉相承,是医疗服务行业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文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文化的核心要义,是在尊重患者生命的前提下,还要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极大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所需。首先,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观念上应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上来,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及人性化管理等优质先进的医疗服务,真诚地表现出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身体与心理等的尊重和关爱。

医患关系不是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在这样的陌生关系中买卖双方主要是反面义务)。医护人员负有正面的义务,应主动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负担。也就是说,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有利于患者的正面义务。即在以先进的诊疗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因人而异的人性化服务的同时,还要以人文关怀积极地与患者交流沟通,真诚理解,互助友爱,打造让患者参与诊疗活动中协商决策与良性互动的命运共同体,并用人性化的人文精神营造温馨、优雅和舒畅的医疗氛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诉,我们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而为。应该遵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的指导,结合治疗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案,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ChenW,ZhengR,BaadePD,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2015.CACancerJClin.2016.66(2):115-32.

[2]张雷声.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教学与研究,2009,(07):16-23.

[3]唐昆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17-23.

[4]LongY,YaoDS,PanXW,etal.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nerve-sparingradicalhysterectomyforcervicalcancer: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PLoSOne,2014,9(4):e94116.

[5]丁元洲.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一分为二”[J].硅谷,2010,(06):2-16.

[6]尹俊滨,王文,李云庆.疼痛及其与镇痛的对立和统一[J].医学争鸣,2013,(03):11-14.

作者简介:龙颖,汉族,广西南宁,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