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内膜癌的防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浅谈子宫内膜癌的防治策略

王聪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根据子宫内膜癌的案例分析,探讨浅谈子宫内膜癌的防治策略。方法:根据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的60例浅谈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30例,为两组提供对比性诊治策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防治策略,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防治策略有助于其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防治;策略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于子宫体部,亦称为子宫体癌。高发年龄为50~60岁,临床发现与病因有关的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机理可能与雌激素的影响有关,月经病、多产、未产及不孕可能是其相关因素。此次我院根据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综合性防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随机选取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者临床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触痛,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等症状。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最小26岁,最大40岁,病程7个月至1年;实验组最小26岁,最大40岁,病程6个月至1年,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基础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保持屋内空气流通,控制好温湿度,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实验组增加防治策略,内容有以下一些。

(1)饮食保健:进食不宜过早一般在肛门排气后开始喝少量水,如无不适,可吃流食,如米汤、菜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食物;子宫内膜癌手术后饮食不宜过于精细在日常,大部分人常以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为主,忽略了维生素的摄入,而机体的修复是需要各种营养的,尤其是粗纤维食物。对于术后卧床的病人,吃粗纤维食物能起到增进胃肠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类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鲫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饮食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坚持低脂肪饮食,多吃瘦肉、鸡蛋、绿色蔬菜、水果等。多吃五谷杂粮如玉米、豆类等;忌食辛辣、酒类、冰冻等食品。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2)预防护理: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线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阴道出血量明显改善,活检恢复,排液量趋于正常;有效:阴道出血、排液症状消失,活检正常;无效:阴道出血无改善,排液仍然存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子宫内膜癌患者之间,对比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病症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内膜癌有两种类型,可能有两种发病机制。一类较年轻些,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但肿瘤分化较好;另一类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多见于绝经后老年人,体型瘦,雌激素水平不高。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预后不良。

因此,子宫内膜癌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普及防癌知识;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的诊治;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线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说明其防治效果优秀。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防能够对治疗效果产生促进作用,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霞.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幼妇保健,2015,23(9):1019-1020.

[2]郭桂林.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16,5(12):239-240.

[3]郭泽纯.子宫浆液性癌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2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