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2002-2011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涟水县2002-2011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陈柏1薛士银2

陈柏1薛士银2

(1江苏省涟水县卫生局江苏淮安223400)

(2江苏省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223400)

【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狂犬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年-2011年狂犬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涟水县的狂犬病疫情呈发病率持续快速增长、地区分布不断扩展的趋势。发病时间与季节有关,95.83%的病例为犬伤所致,暴露后没有及时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清创的占为60.42%,只有4.17%的病例暴露后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结论涟水县狂犬病增长迅速,卫生部门应该将加强农村地区宣教、加强疫苗管理和开展狂犬暴露前免疫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特征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048-02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1]。近年来,病死数居我国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为掌握涟水县近年来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高发的流行因素,我们对2002年-2011年涟水县人间狂犬病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也是为制定狂犬病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涟水县2002年~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及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对所有患者或其近亲属进行现场询问和调查)。对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流行特征

2.1.1.流行概况。2002-2011年涟水县狂犬病年报告分别为4例、12例、4例、5例、10例、4例、3例、0例、3例、3例,发病率分别为:.3864/10万、1.1533/10万、0.3824/10万、0.4755/10万、0.9461/10万、0.3765/10万、0、0.2809/10万、0.2747/10万和0.2733/10万,10年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4544/10万。在涟水县各乡镇分布,逐年呈现出一个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

2.1.2.人群分布。男女性别比为1.18:1(26/22),30-59岁年龄组的发病数占整个发病的70.83%(34/48);0-14岁儿童约占整个发病的4.17%(2/48)。男女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6456/10万和0.6477/10万,男性的发病率与女性的发病率相近,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学生次之,散居儿童第三,其中农民占93.75%(45/48),学生和儿童分别占4.17%(2/48)、2.08%(1/48),这三类人群占了整个狂犬病100%的病例。

2.1.3.时间分布。从季节分布看,狂犬病的发病总体上以3月份发病最低,只占2.08%(1/48),而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7-10月发病占43.75%(21/48),以9月份发病为最高,占12.50%(6/48),发病有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

2.2.流行因素调查

2.2.1.传染源及暴露方式。犬是我县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83%(46/48)。被猫等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引起发病的4.17%(2/48);受伤程度以轻度为主,占70.83%(34/48),中、重度伤口占29.17%(伤口≥0.5cm)(14/48);受伤部位以头上肢为主,占58.33%(28/48),其中手部占75.00%(21/28);颈部、躯干、下肢受伤分别占22.91%(11/48)、2.08%(1/48)和18.75%(9/48)。

2.2.2.暴露后预防性处理情况。暴露后伤口进行处理的占39.58%(19/48),未进行处理的60.42%(29/48)。在所有进行伤口处理的19名病例中,47.37%(9/19)是在家自行处理,31.58%(6/19)是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处理,只有21.05%(4/19)的病例到乡卫生院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处理,占发病总数的8.33%(4/48)。伤口的处理方式中用清水或肥皂水进行冲洗的占84.21%(16/19),进行消毒的有52.63%(10/19),尚有5.26%(1/19)的病例的伤口进行缝合或包扎。48名病例中,无一人在暴露后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0.42%(5/48)的病例在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89.58%的病例没有接种狂犬疫苗。接种疫苗者中全程接种者占40%(2/5)占发病总数的4.17%(2/48)。5例在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中,只有1例在乡镇(,)卫生院接种疫苗,但因被咬鼻子,行伤口缝合术,未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接种狂犬疫苗第三针后发病;其余4例均在村卫生室接种。

3.讨论

涟水县50-70年代狂犬病处于低发状态,自1984年开始报告狂犬病疫情,八十年代初(1985-1986)曾出现流行高峰,自1987至2001年已连续15年无病例报告。从2002年起又出现一次新的发病高峰,就其原因:一是犬密度高。据调查,农村平均每户养犬达一条以上,这些犬几乎都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二是由于多年无狂犬病发生,群众对狂犬病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部分群众被犬伤后不就诊,存在侥幸心理,或因经济困难等未接种疫苗[2]。

3.1.加强对犬只的管理,提高犬的免疫率。与国外不同,我国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我县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95.83%的病例是犬伤暴露所致。但对多数地区来说,灭犬难度较大,不易被群众接受,而对犬实行大规模免疫接种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明是有效的。据报道,犬群总数的75%接种狂犬疫苗,可以阻断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循环[3],健康犬带毒比较普遍,我国学者曾对1258只健康犬用荧光抗体法做脑带毒率调查,阳性率为17.7%,提示犬类免疫不可忽视[4]。

3.2.暴露后伤口的及时规范化处理。暴露后伤口及时规范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使用被认为是狂犬病预防性治疗中的重要措施。而我们的调查却显示暴露后病人的伤口处理率低,伤口处理不及时和不规范。在所调查的48例狂犬病例中,只有1例到乡卫生院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3.3.提高暴露后疫苗接种率。10.42%的病例在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89.58%的病例没有接种狂犬疫苗。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和经济原因等。抗狂犬病血清使用率低一是由于使用技术要求较高、副反应大,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开展;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国家生物制品市场放开,抗狂犬病血清生产成本高而利润小,导致全国抗狂犬病血清生产量严重不足,货源奇缺,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价格及其昂贵,平均每人的费用在千元以上,农民难以承受。

3.4.提倡正确的饲养方式和自我保护意识。散养犬与野犬和无主流浪犬或其他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较多,一方面增加了感染狂犬病毒的几率;另一方面,容易对路人及家人造成伤害,特别是可以造成同时致伤多人的情况,是一种十分危险的饲养方式。因此要加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地区人民的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狂犬病和违章养犬危害性的认识,使其能自觉不养犬,即使养犬也采用较为安全的栓养方式,主动给犬进行免疫等;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遭到犬、猫等抓伤、咬伤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并按时全程接种疫苗和/或抗血清。

3.5.加强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人员培训。建立规范化的狂犬病预防门诊,对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等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暴露人群的伤口处理的规范化率;对暴露人群及时、全程和足量接种疫苗,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的成功率;合理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提高抗狂犬病血清的使用率,尤其是对头面部咬伤或Ⅲ度咬伤者。

3.6.推广暴露前免疫策略。暴露前免疫具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在疫苗免疫后可引起免疫回忆反应,快速产生抗体,这对严重咬伤者或潜伏期短的病人尤其重要,因为这种病人有时尽管及时接种了有效疫苗也有免疫失败的可能;一旦暴露后,仅注射疫苗2针不必接种5针,在经济落后地区尤其适用;另外针对我省目前没有抗狂犬病血清供应,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价格又很昂贵的情况下,在重点高发地区,针对高危人群推广暴露前免疫接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建议对狂犬病高危人群建议开展暴露前的接种,从而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5]。

3.7.加强疫苗质量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疫苗医疗质量和进货渠道的管理和使用,严禁药店、个体门诊等销售疫苗;同时要加强冷链转运,以保证疫苗使用效价。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288.

[2]胡锦流,刘林飞,范刚.淮安市2002-2003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与防制对策[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0(4):33-34

[3]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疫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961

[4]戴蔚明.协同管理科学防治狂犬病[J].江苏预防医学.2004.15(4):80.

[5]徐锡楼,孙绪良.沭阳县2003年-2005年狂犬病疫情分析[J].江苏顶防医学,2006,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