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对高血脂人群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1

健步走对高血脂人群的效果评价

乔小燕1王凤军2

乔小燕1王凤军2

(1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包钢医院中西医分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320-01

【摘要】目的探讨中长期健步走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参加定期体检的血脂异常者且无高血压及眼底动脉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仅进行膳食调控,干预组进行中长期膳食调控结合健步走锻炼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血脂达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长期健步走可有效调控血脂回归正常。

【关键词】高血脂症行为干预健步走

高血脂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血脂紊乱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长期血脂超标,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因此早期积极检出、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血脂异常最基本的防治措施是进行合理饮食控制[1]和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

笔者对25例血脂超标患者在生活方式上进行了行为干预,效果满意。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5日在我们学校校医院为在职职工(30-60)岁每两年一次的定期体检中,发现血脂异常且不伴有高血脂、眼底动脉硬化以及其他严重慢性病者中随机抽取5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告知其血脂检查结果,并进行一次较全面高血脂症的健康知识讲座提醒其注意改善膳食结构,清淡为主,坚持半年。

1)控制总热量摄入,每人每日热量摄入在121kJ/kg之内,折合主食每日不宜超过300g。

2)增加膳食中膳食纤维的比例,多食蔬菜、水果、谷类食物。

3)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

4)每天定时两次健步走,早30-60分钟快步走,晚30-60分钟散步,坚持6个月。

1.2.2评价方法

两组均于半年复查血脂,并进行纵向横向对比。

2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检测值比较,经过半年的生活干预,两组血脂均有改变,且干预组的改善成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注:TC为总胆固醇(正常值≤5.20mmol/L);TG为甘油三脂(正常值≤1.7mmol/L);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3.12mmol/L);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1.04mmol/L)

干预组血脂下降比例为88%,比对照组高出8%;干预组血脂回归正常的达到16例,占64%;对照组血脂回归正常的达到12例,占48%;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6%,证明中长期健步走并结合膳食调控,对高血脂患者的血脂调控疗效明显,成果令人满意。

3讨论

我国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普通公民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膳食结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而运动量减少,食多动少导致营养、能量过多蓄积,造成脂肪堆积,好多人由过去的营养不良转入营养过剩。2002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范围的血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男性22.2%,女性15.9%。据此推算,估计全国≥18岁的血脂异常患者达1.6亿。城市人群为21.0%,农村人群为17.7%。我国对不同地区的9组人群,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20年间进行了3次可比性调查,随之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针对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进行膳食调整,不以口味为主,以长远健康为目的,科学、均衡、合理、清淡可有效改善血脂。本案中,经过半年膳食调整,48%血脂异常者回归正常;健步走是最简单的有氧运动,无特殊场地及设施要求,简单易行,适合于多数人。干预组经过半年健步走并结合膳食调整,血脂异常回归正常的有64%,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因此,适当的、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的蓄积,使体重下降。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人体脂质代谢,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从而有利于减少冠心病等发病的危险[3]。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如不及时化解血脂症的危险,心血管病的高发会危及更多人的健康,从而增加公共卫生的负担,拖累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层面上从现在起就应高度重视高血脂的慢性危害,提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全民运动,减轻其危害。

参考文献

[1]姚崇华.血脂异常的生活方式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2):78~80.

[2]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刘爱萍,王培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生活方式管理(二)[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