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学习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问题

伍玉辉

四川泸县第五中学伍玉辉

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大多不太乐观。受现实生活的快节奏影响,以及社会风气中功利思想的诱惑,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出现了浮躁的作风,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中相当多数人是为应付考试而学数学,暴露出了太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觉得,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去解决。

一、态度方面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确实能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但是,如果他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他的兴趣能长久保持吗?他的学习又总是能主动无条件地持续进行下去吗?动物明星学习表演,完成得好会得到物质奖赏,但它们绝不会无条件主动自愿去学习表演的。相比之下,我们也有太多的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欣赏眼光,为了各种荣誉,直到最终为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单。

所以,必须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好高中数学,从而认清学习的目的,才能端正学习的态度。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有些学生认为,科技越来越发展,以后有了计算机甚至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他们认为学习高中数学课程属于过度学习,这是一种非常有害而又极易扩散的错误认识,它将数学几乎简单地等同于算术,根本没有意识到高中数学课程的本质。

二、方法方面

这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1.学习重心错位

不少学生沿用小学、初中的学习习惯,重点放在机械模仿老师的计算、格式,习惯由老现归纳题型、方法,然后照着练习、作业,似乎要将自己训练成流水线上熟练的操作工。没有意识到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应从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和尝试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而绝非流于表面形式的计算、题型等。如果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那就是本未倒置,轻重不分。

2.知识学法不当

高中数学知识远比初中要多,各章节知识的联系又比较密切,综合性问题屡见不鲜,要学好各部分知识,关键在于理解,而绝非断章取义,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论是数学概念,还是定理、公式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才能逐步做到掌握和熟练,我觉得,学生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相关数学概念、结论,不强求与教材一致,只要核心、实质相同,均应予以鼓励,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先有一个理解的过程,才能再加工。如“映射”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难于理解的概念,教材中描述时文字较长,但其关键在于“任一”与“唯一”的描述,故可浓缩理解为“A中任一对B中唯一”更简单甚至可以是“任一对唯一”五个字。

3.学习方式不当

课堂上有些同学听课不够专心,不做必要的笔记;而有的则满堂记笔记,反而将老师讲课没当回事。前者至少利于课后巩固复习,而后者却本未倒置,不积极开展课堂思考,坐等老师给出答案,学习被动,都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另外,课后不及时进行复习,小结,课前不预习这也对学习教学是不利的,还有的超负荷加班加点学习到很晚,以致于白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这更是不可取的。

4.忽视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新课程改革后,为了适用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甚至将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些学生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一心只想多做难题,而往往在作业及考试中不会画简用、计算常出错、甚至连题意都弄错等等。不少所谓难题,其实是一些立足于基础,综合度稍大的题,而并非计算繁琐,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偏题、怪题。

三、应用方面

注意到了以往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新课程作了不少的改动,从内容到设计形式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该说,客观上作了一些物质方面的准备。但受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数学教师和学生仍然将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过度关注。对教学中牵涉到实际问题的内容,如应用性例题、练习、习题,探究性问题、实习作业等,要么一语带过,要么学生自学,甚至有的根本就视而不见。这显然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

事实上,学生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如果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相结合,他们就更能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就越有可能在理论与实践间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循环。学生就会真正开始自主发掘潜力,发展创新意识。他们甚至敢于向权威挑战,比如不少学生怀疑人教版新课标A版《数学必修2》第13页和第21页两个俯视图有错误,事实确实如此。

总之,真正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老师的引导下,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