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唐兰女

唐兰女

(江苏省泰兴市蒋华卫生院225444)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且较参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8.89%)明显优于参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肢体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228-02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该病起病急、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脑梗塞发病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而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塞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诊断,均符合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参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3±3.7)岁;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8±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活血化瘀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⑴心理护理干预:脑梗塞患者大多数会受疾病的影响而产生多种消极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因此,住院期间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知晓度等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减少消极情绪。关心、尊重病人,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不良刺激和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在协助病人进食、如厕时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情绪,要表现出很有耐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告诉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不能太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鼓励病人克服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⑵体位护理干预: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每间隔2h翻身1次,以防发生压疮、关节痉挛等。患者体位以侧卧位为主,避免取仰卧体位。取患侧卧位时,轻轻将患肢拉出,避免患肢后缩或受压,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患侧卧位可对整个患侧肢体进行牵拉,进而辅助治疗。健侧卧位时,患肩前屈,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髋稍内旋。⑶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当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平稳48h后,即可开始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重视患侧肢体刺激,病房的布置应尽可能使患侧肢体在白天自然地接受更多的刺激,如床头柜、电视机应置于患侧,所有护理工作如帮病人洗漱、进食、测血压、脉搏等都应在患侧进行,家属与病人交谈时也应握住患侧手,引导偏瘫病人头转向患侧;每4h进行1次肢体被动锻炼与按摩: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各关节的活动,注意动作轻柔,每个关节每次进行10~20min的训练,4~5次/d;对患者的四肢、臀部、腰背部等部位的肌肉进行按摩,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在被动锻炼中逐渐使患者的肢体恢复感觉和掌控力,小范围的肢体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拥有恢复肢体功能的自信。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及康复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加大训练量和难度,鼓励患者主动锻炼,使被动和主动锻炼相结合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上下床、穿衣、进食、大小便等。根据患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及身体功能活动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效果。应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则应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分[1]。评判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参照组患者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1.11%;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88.89%;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优(P<0.05)。

3.讨论

患者发生脑梗塞后,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偏瘫、失语、眼球运动麻痹、四肢偏瘫甚至死亡[3]。为了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脑梗塞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肢体功能锻炼方式,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参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妍.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脑梗塞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6):157.

[2]李俊英.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7-238.

[3]徐瑞姣,王秋霞.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