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60例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刘跃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慢性心力衰竭60例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刘跃忠

刘跃忠

鹤北林业局医院黑龙江鹤岗市154212

【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稳定剂量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这样可以有效的对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所表现的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并同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和收集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用药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缓心衰进程,减慢心肌的重塑,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维地洛;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因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起心室不能有效充盈,或者心脏的射血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的一组综合症状。在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此时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导致心室重构。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一般采用传统的强心利尿等药物,但是这些传统的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心室重构的过程。本研究选择我院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必要的评级分类、实验室检查以及心脏彩超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均在如下范围:收缩压(SBP)>90mmHg,舒张压(DBP)>60mmHg,心率(HR)>60次/min。所有患者均排急性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肝肾衰竭、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高钾血症等严重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的60岁,年龄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为(69.1±9.3)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59岁,年龄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为(70.1±10.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以及入院时的心功能检查、心功能分级等情况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5mg/d+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6个月。要求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间断给药,未经允许不能擅自更改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浆脑钠肽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收集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比较。

1.3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分级

按照纽约心脏协会的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

1.3.2心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以及治疗后进行心功能指标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LVEF、心搏出量(SV)。

1.3.3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将治疗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层次。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Ⅱ级或恢复至Ⅱ级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Ⅰ级,但仍然未达到Ⅱ级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比较

经过6个月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S、LVD、LVESV、SV、LVED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6个月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因此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的。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肾上腺素能系统和RASS系统被激活以及心室重构的发生,具体分为两种因素: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NA)是心力衰竭时人体的重要适应机制之一;二:激活的RAAS增加了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过程。这两种情况可以相互影响,持续的交感兴奋性过度可以引起肾素过度分泌,进而对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全身及组织的RAAS激活更能促进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因此,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AT拮抗剂,能够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拮抗AT激活后产生的动脉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血压上升等生理效应可降低血压,减弱心肌细胞收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而不影响心率。卡维地洛能够同时阻断β1、β2和α1受体,从而更全面地阻滞交感神经活性,卡维地洛还有不依赖α及β受体阻滞作用的抗氧化、抗增生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颂华,蔡洁云.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9):18-20.

[2]孔戴艳.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撷沙坦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药物与人,2014,5(27):70-72.

[3]谢进,李欣,胡钢,等.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4(32):1352-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