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探讨

叶家彬

身份证号码:44152119911110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成熟,建筑项目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复杂化的特点。尤其是在部分公共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技术不仅能够简化施工流程,而且还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控制成本。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首先说明了高支模施工的主要工序;其次,分析了目前施工落实上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技术要点

引言

所谓高支模技术,就是指在项目中混凝土构建的尺寸以及荷载较大,主要应用于建筑主体的支撑。而这种技术不仅对应力核算较为苛刻,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尽管长期以来业界均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由于高支模施工阶段性的特点也不免出现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对该项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并针对现阶段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已十分迫切。

一、高支模施工的主要流程

(一)规划检查工作

高支模施工的技术指标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项目开展之初必须先完成准备检查工作。一方面是要了解项目周边的工况环境,在方案设计中规避可能存在的隐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技术交底,以具体的考察资料和数据来论证可行性。承建单位首先应该对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技术员考察施工现场,给项目的落实提供保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指导和监理工作。比如建材的使用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支模构件的尺寸是否符合项目需求等,以此来确保工程的质量。一旦在检查时发现了质量问题,现场的技术员也可以及时的纠正,避免此后造成大规模的返工。

(二)安装落实环节

安装工作是高支模施工的重中之重,也是质量与安全问题频发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安装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在落实和管理上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其不仅需要大量的建材、设备以及工人,而且还涵盖了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问题,因此对承建单位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进行地基的压实处理。由于支模结构的自重以及建筑项目的荷载,许多工程在投产使用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滑移。这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的质量,而且还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通常而言,业界会采用预压以及换填等手段来改善土质,给高支模项目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设置支顶的间距。这就需要技术员进行周密的计算,确保整体结构的应力均衡。

(三)验收以及拆卸

高支模在建筑中承担着辅助建设的功能,其稳定性与契合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安装完成之后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保障建筑项目的开展。技术人员应该以国家标准为指导,对各构件和支顶进行全面的检测,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在项目收尾竣工阶段,高支模构件也应该功成身退逐一拆卸。据行业内的调查数据显示,拆卸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不在少数。在拆除清场时,一方面高支模构件尺寸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倾斜、掉落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已完成工序造成破坏,影响到项目的交付。所以,为了减少甚至是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建议使用可组装的支模。如此一来,不仅给拆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在其他项目中也能够循环使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

二.高支模施工常见的问题

(一)施工方案不合理

高支模对于应力荷载的计算要求较高,一旦出现细微的差距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而施工方案的制定除了要考虑到项目的结构意外,还与建材的刚度、构件的截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反观国内现状,建筑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技术落实和施工管理上仍存在严重的缺陷。部分企业在安装高支模的过程中不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应力荷载计算敷衍应付自然就难以满足项目的要求。而且笔者发现,国内建筑企业为了缩短施工周期往往存在“先斩后奏”的现象。即施工方案尚未审批通过,承建单位已经开始建设施工。一旦方案存在瑕疵或者质量问题,不仅会给投资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可能引发施工事故。除此之外,高支模的设计单位与承建单位往往不一致,这就导致方案内容未能充分地考虑施工可行性。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尚不能确保,高支模的质量以及安全系数自然也就有待商榷。

(二)技术管理不到位

高支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拆除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关键。但由于该技术的阶段性特点,也给施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部分项目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技术员的施工落实。抑或是管理人员互相推诿,尽可能的免除管理的责权负担。这就使得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而技术员往往就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尤其是部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往往不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一味的按照过往经验来落实,最终的结果就与设计方案存在误差。此外,部分项目还缺乏必要的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地指导。总之,高支模施工技术周期较长且呈现出多阶段的特征,以往疏于管理的建设模式已经不合时宜。

三、提升高支模施工水平的措施

(一)健全指导规范

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就提出了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技术标准,行业内也存在规范意见。然而在具体工程落实中,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却得不到控制。主要是现阶段高支模技术不仅有国家标准,而且还有地方的特色。这样一来,承建单位在套用标准是就没有统一的规范,往往选择要求更低、更宽松的指标。而对于地方而言,政府部门为了实现招商引资也往往对建设单位放宽政策。而且高支模施工不仅涉及到技术标准,建材、设备也对项目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业界应该积极完善技术标准,不仅能约束和规范施工,而且还能够促进行业内的良性竞争。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对建材、设备的使用提出具体的标准。比如脚手架、顶升设备在高支模的施工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严格标准的要求能够使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二)增强队伍素质

建筑行业在近四十年来发展迅猛,但与此相对应的技术以及人才却捉襟见肘。尤其是在当下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人才不仅作为高支模施工的执行者,而且也是建筑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壮大人才缺口也日益凸显。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员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培养和引进人才已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共识。笔者建议,建筑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技术员培训。以系统专业的高支模工艺与行业标准来进行教育,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同时,在具体项目开展之前还需要让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一方面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技术要点确保整体的质量。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行业发展造成了用工荒,尤其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业界必须建立起人才引进和培训的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建筑行业的转型需要。

(三)落实全过程管理

前文也曾提到过,高支模施工技术涉及到多个环节,多头管理和无序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明确全过程管理的观念。技术员从项目方案设计之初就应该积极参与,在充分了解项目要求之后才能够在落实中提高施工的质量。首先,对于技术标准以及工况参数应该进行跟踪性的记录。以更详细的数据来反映出高支模结构的安全系数,同时对地基下沉滑移也能够及时获悉,并且作出有效地应对。其次,验收环节应该强化监督管理。高支模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验收人员必须仔细复查各部分的稳定性。而在项目落成高支模的拆卸环节中也不可疏忽,技术员应该确保高支模的回收与施工安全。只有通过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使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高支模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易鹏.广深高速鹤洲活动中心高支模施工方案设计探讨[J].居业,2017(05):43-44.

[2]吴华南.综合楼工程高大支模工程施工及要注意事项[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07):76-78.案设计探讨[J].居业,2017(05):43-44.

[3]陈光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4(11):2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