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有效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体会

周莲莲

浙江象山三中周莲莲

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有的老师只重形式,不求实质,追求的仅仅是表面的热闹,形成了赶时髦的“花架子”,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笔者认为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之间能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分成二至八人一组。如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句型操练时,可组织二人一组的pairwork,而在进行如讨论、调查、辩论等复杂的交际活动时,可采取四人一组的groupwork。而在进行如单词竞赛、故事接龙等规模较大的竞赛时,可以采用大组模式。

二、全面选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确定各小组的人员后,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学生选出英语学习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又热心帮助别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些组长肩负着帮助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目标的重任。尤其是在高一起始阶段,每个小组长就是一个小英语老师。到了高二、高三阶段,学生熟悉了合作学习,同时各层次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采用轮流担任的办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趣味性、教育性、多样性、真实性、阶梯性等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教师设计每一次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活动,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且有话可说,也乐意说。学生在口头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对此不必太多虑。也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要确保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类小组活动,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2.教育性原则

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说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以学习NSEFCBook4Unit2Workingtheland为例,在教学完成阅读文章Apioneerforallpeople,如果教师仅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袁隆平的生平展开讨论,在课堂中学生们虽踊跃发言,讨论气氛也很热烈,但讨论后的汇报仅仅是照着课文上的细节朗读一下。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只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仅了解文中的信息,却没有深刻领悟到文章的内涵——袁隆平热爱科学、乐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更谈不上在思想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教育性意义。因此,在设计拓展性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思考,从中得到感悟。

3.多样性原则

合作学习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师生互动,组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4.真实性原则

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真实性。如学习Book1Unit4Earthquake时,在上完课文后,学生知道了地震时我们应如何逃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刮台风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任务。每个小组可设想不同的情景,如:如果你在学校读书,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如果你在海岛旅游等,应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象山是台风的多发地区,这项活动非常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防台风知识。

5.阶梯性原则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教师一声令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调查,或采访,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任务的阶梯性原则。新授课之后,立刻让学生投入到一些较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去,如角色扮演、辩论、叙事、调查、采访等,其结果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实际运用中张冠李戴,或者根本不知如何应用,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阶梯性原则,既要考虑学习的层次性、系统性,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做到设计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在高一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做调查摸底,以便使所设计的问题、话题、任务等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用,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任务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问答、转换、扩展等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活动来达到强化与巩固的目的;而在高级阶段,在学生掌握一定句型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等一些联系社会实际的任务。如在学习if虚拟条件句时,可让学生先操练与现在(IfIwerefree,Iwouldattendthelecture.)、过去(IfIhadbeenfreeyesterday,Iwouldhaveattendedthelecture.)、将来事实(IfIwere\shouldbe\weretobefree,Iwouldattendthemeeting.)相反的三种句型,在学生掌握基本用法的基础上,再给他们布置高级任务:Somestudentsthrowrubbishhereandthere,whichmakesourschooldirty.Ifyouwereheadmasterinourschool,whatwouldyoudotodealwithit?Explainyourreasons.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用6-10个句子口头表达出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需利用新知识并滚动以前所学知识,达到既复习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些句子达到80-100字左右,也是高中学生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合作技能。

四、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

1.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小组应定期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并反省在小组活动中哪些组员活动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哪些活动可继续或需要改进,以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课堂中,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使得小组合作缺乏真实的反馈,也就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改善与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小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评。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评价表,如:

Group:TheSunTopic:Sports

评价项目得分

3210

我们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

我们小组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我们每个成员都掌握了该项内容

我们能够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总分

备注:我们做得好的三件事:

我们需改进的三件事:

2.组员互评

由于小组活动成果是以小组汇报或小组总分的成绩进行汇报,很难看出其成员的个人贡献。因此在对活动评价时,教师也只会注重对小组结果进行评价,而忽略也很难对个人作出一定的评价。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设计了组员互相评价表,以满足小组成员内在“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具体操作如下:

Group:TheSunMember:LucyTopic:sports

评价项目得分

3210

认真完成工作和角色任务

积极参加合作活动

积极用英语来进行表达

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帮助他人纠正错误

给小组提供了建议

总分:

根据此表,小组评选出组内最佳成员,然后再在班组中评选,选出最佳参与者,并颁与今日“明星奖”。

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学习,探究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快乐地竞争。虽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深信,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会逐步完善。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