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作若干问题思考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职业卫生工作若干问题思考与探讨

刘占先

刘占先

(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体检科山西太原030200)

【摘要】职业卫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够稳定以及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首先针对职业卫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的分析,职业卫生和公共卫生以及基础医学有直接的联系,本文首先针对职业卫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卫生;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342-02

1.前言

为全面贯彻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突出“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理念,完善和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势在必行,也是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基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存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不合理、职业健康监护资料不完善、相关职业卫生标准滞后等问题,本文针对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2.存在的相关问题

2.1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亦规定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责任主体,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国家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制定、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必需的专项经费。因此,开展健康监护的工作程序应该是先由用人单位制定每年度的健康监护工作计划,向有资质的健康检查机构提出委托函,经协商签订委托协议书,根据协议书的有关条款,健康检查机构开展健康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但是目前由于受检单位管理人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地方对职业健康监护又未采取强制性监管措施,许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少主动制定年度健康监护工作计划并与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书。

2.2检查人员及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及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又是职业健康检查的关键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

2.3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其特征是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随着《职业病防治法》宣传的深入,很多企业为规避职业病发病风险想出了不少方法,如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中一旦发现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的项目异常,便以种种理由解雇工人,职业病专科复查意见得不到落实,为进一步鉴别、判定是否与职业接触有关或诊断职业病带来很大困难,直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有部分企业利用职业病潜伏期长的特点,将劳动合同的终止期限定在职业病症状出现之前,通过频繁更换接毒作业员工来规避职业病危害风险。加之市场经济下人员流动性的提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得不到保证,无法达到职业健康监护的预期目的。

3.职业卫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煤炭发电企业为例

3.1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难点

燃煤发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如锅炉、汽机、输煤系统、渣灰处理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输变电系统以及脱硫脱硝系统等,均可产生职业病危害。若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还可加重职业病危害程度,造成劳动者急性中毒及慢性损伤。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环境差。火力发电机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大多数露天布置,有些装置直接接触酸碱,加速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老化。技术改造多。为了满足环保、市政的需求,企业进行了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污泥干化焚烧等技术改造。改造后的设备、生产工艺均可能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2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难点,企业每年制定煤尘、矽尘、噪声以及化学毒物等综合治理方案,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结果、劳动者要求,每年治理项目不少于50项,综合治理管理方案做到治理目标、资金、责任人和完成限期等四方面落实,对治理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进行原因分析,并提高改进整治措施。

4.对策与建议

4.1理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

用人单位自觉守法是理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的关键。应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的责任意识,加大职业卫生的监管力度,实现由“要我防护”到“我要防护”的转变,确保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委托协议书的签订。

4.2正确确定体检人员及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建立全国统一的用人单位信息管理平台,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原辅材料、产品、员工、资金等环节进行全面、实时、在线监控管理,便于各管理部门收集与利用系统在线数据,为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实时性提供技术保障,为各部门开展强有效的针对性的管理提供依据。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积极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确定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充分赋予劳动者“参与权”,增加劳动者签字、认可这个环节,并作为签订职业健康监护委托协议书的附件资料,让劳动者真正参与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实现职业病防治工作全员监督。

4.3确保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确保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应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平台,个人信息采用身份证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关联用人单位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个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职业卫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逐一的进行改正,从而保证基层职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江琳.现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09).

[2]赵旭鹏.加强职业卫生现场工作的质量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3]张晓芹.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审核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期(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