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新生儿骨折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31例新生儿骨折的护理

陈涛蓉吴耀华(通讯作者)

陈涛蓉吴耀华(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骨折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1例新生儿骨折的病历资料。结果:31例中29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后自动出院,未出现断端错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早期发现骨折及时治疗,重视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体检,精心护理是恢复的关键,同时作好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新生儿;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47-02

新生儿骨折是分娩导致的一种产伤,属于分娩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生产的牵引,胎儿可能发生锁骨、肱骨的骨折或肩关节脱臼等,最常见的骨折为锁骨骨折,其发生率0.84%[1],其次为股骨干骨折,发病率约为0.13‰[2],肱骨骨折,颅骨骨折等较罕见。骨折后若未及时发现进行处理,可能出现断端错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骨折31例,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骨折31例,其中新生锁骨骨折20例(其中1例合并有颅骨骨折),颅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2例,双膝,髋关节脱位1例;男17例,女14例;胎龄为32~41周,早产儿9例,足月儿22例,平均胎龄37.4周;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g8例,体重≥2500g及≤4000g18例,体重大于4000g5例,平均体重3400g;本院产科转入2例,其余均由院外转入;29例自然分娩(2例胎吸助产,2例产钳助产同时第二产程延长),2例剖腹产。

1.2治疗及转归

新生儿查体发现可疑骨折后立即行X片,并及时向家属报告病情。锁骨骨折断端错位者采用“8”字绷带固定外,减少患侧活动。颅骨骨折制动。股骨骨折及肱骨骨折行牵引制动,双膝,髋关节脱位行夹板固定。经治疗后行X片或CT复查29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后自动出院。

2.原因分析

2.1解剖、生理原因

新生儿骨质含矿物质少,骨强度低,易发生骨折。

2.2产科原因

主要由于出生时产伤造成,本组中29例为自然分娩,主要为分娩时损伤所致。而在骨折中锁骨骨折多见,主要由于(1)当前肩未充分娩出,就过早抬后肩,造成前肩锁骨压于耻骨下,受力过度造成骨折;(2)助产时不利用产力,仅靠接产者进行外旋转,同时又过度用力保护外阴,使肩部锁骨压于耻骨弓下造成折;(3)持续枕横位、枕后位时,手转胎头,但部分胎体未能完全转至与胎头方位一致,因异常受力造成锁骨骨折。本组锁骨骨折20例,占64.52%。所有锁骨骨折部位均发生于中外1/3处也证实了这一点。

2.3其他原因

胎儿体质量过大,胎位不正,阴道难产,急产[3],易致骨折发生,本组中以足月儿为主,其中体重≥4000g者5例,占16.13%。

3.护理

由于新生儿骨折塑型能力极强,一般7~10天形成骨痂,2周可以临床愈合,故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重点在于加强护理。若护理不当,会导致骨折断端的错位或者臂丛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3.1认真查体是早期识别新生儿骨折的关键。新生儿骨折由于其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容易漏诊而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应引起临床重视。对出生后的新生儿进行认真进行查体,包括常见骨折发生部位的外观,触诊,牵拉新生儿的反应,特别是骨折发生率较高的锁骨部位,应检查双锁骨是否完整,有无局部肿胀及触痛,注意握持反射和拥抱反射是否正常,有可疑及时行X片检查。由于难产、巨大儿等在娩出时容易发生产伤性骨折,因此对这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加强查体。本组26例入院查体及时发现,3例已院外诊断,另2例查体时未发现,因诊断肺炎拍胸片时发现。

3.2做好标识,提高医务人员对骨折患儿的重视。对疑似骨折和确诊骨折的患儿,我们制作了提示小卡片张贴在暖箱上,注明骨折的部位,以提醒医护人员引起注意,避免二次伤害。本组病例中患儿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舒适卧位,在各项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等,无1例出现二次伤害。

3.3做好疼痛的管理。新生儿出生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疼痛已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科对每一例骨折患儿均进行了新生儿疼痛的评估,采用的新生儿疼痛评分(NIPS)量表。除了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医源性疼痛外,我们同时采取改善NICU环境,包括降低噪音水平,调节室内光线强度,床边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保持舒适体位,适度的抚触等来减轻疼痛反应,同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同样能产生镇痛效果。对于疼痛评分较高的患儿根据病情适量的应用镇静剂。本组病例中有4例中度疼痛的患儿,哭闹明显,活动度增大,其中1例还出现了牵引绷带松脱,因此使用了苯巴比妥镇静,其余患儿均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3.4对不同骨折部位的处理

3.4.1新生儿骨折常见于长管状骨,如锁骨、肱骨、股骨等。本组病例中20例锁骨骨折,占了64.52%,其中8例未行特殊处理,仅操作时动作轻柔即可。另外12例采用“8”字绷带固定外,减少患侧活动。

3.4.2新生儿颅骨骨折主要由于使用产钳、胎头吸引器、骨盆狭窄等使颅骨不均匀受压引起,本组6例中有2例为胎吸助产,2例为产钳助产。对于颅骨骨折患儿,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儿有无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征象。对有脑脊液漏出者,应观察其颜色、量的多少,绝对禁止堵塞,以防止逆行颅内感染[4]。本组6例无1例出现脑脊液漏及感染。

3.4.3对于股骨、肱骨骨折等的新生儿主要采取绷带固定或牵引法。我们与外科合作,根据患儿的骨折部位采用不同的固定及牵引方法。悬吊皮肤牵引是利用牵引力(即牵引重量)与反牵引力的平衡达到骨折复位、固定、肢体制动,预防和矫正关节或软组织挛缩畸形,克服肌肉痉挛以及解除疼痛的目的[2]。新生儿一般牵引重量100g左右,我们在进行牵引时特别注意牵引姿势正确,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纵轴方向一致,不可动摇,避免碰撞。密切观察皮肤牵引胶布,及时发现和纠正牵引松脱或移位,并注意观察有无末梢血液循环障碍[5]。本组4例患儿持续牵引2周,未出现肢端循环障碍,1例患儿早期出现绷带松脱,经镇静后再次固定后未再出现松脱情况,牵引效果良好。

3.5做好医患沟通

对新生儿骨折确诊后,我们立即将病情告之家属,耐心解释,讲解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取得家长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医患纠纷。

3.6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骨折的患儿禁止沐浴,减少搬动患儿,采用床旁温水擦浴,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压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工作。恢复期需要进行沐浴时,脱衣服先脱健侧,再脱患侧,穿衣服则先穿患侧再穿健侧,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儿患侧肢体活动,避免受压和牵拉患肢。同时由于患儿卧床时间长,体位变动幅度小,容易发生压疮。因此,每2个小时轻柔的翻身或用手将患儿轻轻抬起,减少皮肤受压过久。本组病例中除1例住院期间出现少许散在皮疹,经处理后恢复,其余未出现压疮、臀红等皮肤问题。

3.7做好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出院时向家属详细讲解骨折恢复期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及婴儿体位,指导产妇采用环抱式或健侧侧卧位姿势哺乳,锁骨骨折患儿不能从腋下抱起患儿,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指导家属在患儿出院后定期随访,监测骨折的恢复情况。

4.讨论

骨折是新生儿产伤中较常见的一种,通过及时处理也是产伤中预后最好的一种。对于容易发生骨折的高危患儿,我们要及时认真的查体,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骨折,并且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尽最大能力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避免由此带来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曾育玲,黄静,黄志芳.28例新生儿锁骨骨折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1):50-51.

[2]陈希容.双下肢悬吊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35.

[3]龙锦心,段朝晖,严海燕等.15例新生儿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189.

[4]李燕飞.产伤性新生儿颅骨骨折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94.

[5]万兴丽,胡艳玲.1例新生儿成骨发育不全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5):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