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多支架在肝门部位胆管及远端胆管梗阻病人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胆管多支架在肝门部位胆管及远端胆管梗阻病人的临床应用

姜文典秦海波

姜文典秦海波(辽宁抚顺市中心医院113006)

【摘要】目前胆管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胆管肿瘤的治疗仍然疗效差,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并发症多,手术切除机会小,治疗非常棘手.经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结合外科或者放化疗,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尤其年老体弱不适合较大型手术的病人更是首选。

【中图分类号】R5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127-01

材料与方法

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消化内科共完成7例肝门部位或者远端胆管梗阻病人的内镜下胆管多支架置入治疗。本组病例男4例,女3例,年龄35~80岁,均在入院前经胃镜及上腹部CT并MRCP检查,生化检查等等,分别诊断肝门部位胆管癌或者壶腹部占位及12指肠乳头癌。

操作方法:1、病人入院后严格术前准备。操作应用Olympus260十二指肠镜,造影导管及导丝,聚乙烯支架推送器,乳头切开刀等等附属配件。2、麻醉师行静脉复合麻醉成功后先行十二指肠镜操作,然后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明确梗阻部位。3、肝门部位梗阻患者均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留置双导丝或者三根导丝于胆管内,过程中主要操作者与助手操作密切配合。4、循造影导丝置入2-3枚聚乙烯胆管内引流支架,支架长度依据造影诊断确定。5、操作完毕予抗生素治疗三天,同时观察发热及腹痛情况,一周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等。

结果

7例病人均一次性操作成功,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肝功能黄疸指标快速恢复正常,1周后出院。

讨论

目前胆管恶性肿瘤呈高发状态,尤其肝门部位胆管癌及远端胆管癌导致梗阻性黄疸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一经发现大部分已处于肿瘤晚期,手术风险大,疗效差,病情进展快,并且手术成功率极低,故需要一种治疗方法既能解除病人胆管梗阻症状,还能避免手术打击风险,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内镜下置入胆管多枚聚乙烯支架正符合上述要求,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病人痛苦小,见效快等等优点,最重要的是该操作避免了以往胆管单一支架置入导致近期支架梗阻及支架移位形成黄疸再次加重,非常适于临床广泛开展。明显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并发症及住院医疗费用。本组7例病人随访近期均恢复正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因此认为内镜下置入胆管内多支架治疗肝门部位胆管及远端胆管梗阻性黄疸,病人损伤小,痛苦少,延长胆管支架通畅时间,是安全、可行的,技术成熟,避免重要并发症,能够为医院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以在临床普遍开展。

参考文献

[1]胃肠道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2]ERCP临床诊疗图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