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的护理体会

包粉英胥加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秦南中心卫生院江苏盐

【关键词】化疗静脉护理体会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有上升趋势,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损伤较大,严重者甚至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引起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化疗患者8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4岁。化疗次数最多13次,最少3次,其中发生静脉炎21例,静脉渗漏3例,经及时处理,无局部组织损伤。

2护理体会

2.1计划选用静脉

2.1.1根据病人的化疗方案,药物的性质、毒性,用药的次数及病人的静脉条件,制定选用静脉的计划。原则上从远端到近端,先浅后深,先细后粗,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等部位。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便于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

2.1.2一次化疗期间,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否则易使血管受损,纤维化形成瘢痕后循环不畅,药物滞留刺激血管造成闭塞性静脉外渗[1]。

2.1.3临床上不主张在下肢静脉进行化疗,因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易栓塞,但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的患者除外。乳腺癌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

2.2选择合适的针头

根据血管的直径大小,输入药物的种类、性质以及输注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头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

2.3提高穿刺技术

2.3.1穿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2.3.2术者在穿刺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稳定情绪,提高信心,仔细寻找血管,不要盲目进针,确保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2.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降低白细胞等副作用,易导致病人的抵抗力下降,发生感染,因此术者操作前要认真做好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同时做好穿刺部位的固定,对于长时间输液者,可用小夹板或硬纸盒固定输液侧肢体,适当限制活动,减少重穿的几率。

2.3.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4合理使用化疗药物

2.4.1严格把好静脉输液关,先用5%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诊静脉回血良好,无渗血,再接上稀释好的化疗药物,并采取间断输注化疗药物法输注化疗药物,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的刺激。

2.4.2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大的,两药中间注射少量生理盐水,以减少刺激对血管的影响。

2.4.3充分稀释药物,药物浓度高,输入速度快,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导致静脉外渗。因此护士应按医嘱和药物配制要求充分稀释药物。注射完毕后拔针前,应再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通路,可以减少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2.4.4对一些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应遵医嘱于注射前应用抗过敏药,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2.5新法拔针

减少药物渗漏,有研究者[2]提出,新法拔针,可预防静脉外渗。方法是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棉球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以中指、食指按血管走向按压,时间5-10分钟,同时抬高输液侧肢体。

2.6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产生损伤的处理

2.6.1静脉炎的预防处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药物的浓度以及某些患者的特异质反应,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我们可以干预性的予以喜疗妥软膏涂擦输液侧肢体,每日3次,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严重者可以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用50%硫酸镁湿热敷,必要时可用超短波理疗。

2.6.2药物外渗的处理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更换注射器回抽针尖内残留药液,并注入5-10ml生理盐水,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局部冷敷24小时,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吸收,减轻疼痛,但要防止冻伤。渗漏处采用2%普鲁卡因2ml或2%利多卡因2ml加生理盐水10ml及地塞米松2.5mg或5mg多点细针封闭。如发生溃疡坏死应请外科会诊,及时清创,加强换药,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对静脉化疗患者,要保护好静脉血管,应有计划地合理选择静脉,选择合适的针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合理使用化疗药物,掌握正确的拔针方法,正确处理药物外渗,可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丹凤.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进展.护理研究,2001,15(5):260.

[2]胡玲蓉.浅谈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医学论文与实践,2002,15(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