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采取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两种方法采取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比较

谭燕

谭燕(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216-02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疼痛的穿刺方法和如何提高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方法2010年2月-2010年9月经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2010年10月-2011年4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经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采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疼痛

采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操作。反复多次穿刺操作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疼痛,情绪紧张过度而屏气,而这些因素都可影响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1]。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桡动脉表浅,刺入桡静脉的机会较少[2],并且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2010年2月-2011年4月我院进行了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9月入住呼吸内科100例作为A组,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61-95岁。2010年10月-2011年4月入住呼吸内科100例老人作为桡动脉组,男72例,女28例,年龄70-84岁。进行采血操作均为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种、动脉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病人准备在操作前均应向意识清醒的病人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烦躁的病人应请人协助,并嘱病人采血前静卧5分钟。

1.2.2用物准备将1ml肝素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取2ml注射器抽取少许肝素液并来回抽动注射器塞,使肝素充分润湿注射器内面,并排尽肝素备用。

1.2.3采血方法

1.2.3.1股动脉采血法采用7号针头用2ml注射器,患者取仰卧位,穿刺大腿取外展位,充分暴露股三角区,消毒穿刺部位及术者左手示指、中指后,以示指、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并固定,在两指之间与皮肤成90°进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后,回抽0.5ml即可拔针,穿刺处需按压10-15分钟,同时排出针筒内的气泡后,用橡皮塞隔离空气,用手转动针筒,使血液和肝素液充分混匀,在10分钟之内进行监测。

1.2.3.2桡动脉采血法采用5ml针头及2ml注射器,患者取仰卧位,手心向上,腕部伸直,以便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采用一字定位法确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穿刺部位的皮肤及穿刺者左手手指,在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处触及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操作者用左手手指固定桡动脉,右手持血气针呈90°垂直刺入桡动脉,见鲜红色回血后,回抽0.5ml即可拔针,用消毒干棉签压迫穿刺部位5-10分钟,同时排出针筒内的气泡后,用橡皮塞隔离空气,并用手转动针筒内数次,使血液与肝素液充分混匀,在10分钟内进行监测。

1.2.4评价方法观察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0级无疼痛,I级有点疼痛,II级轻微疼痛,III级明显疼痛,IV较疼痛,V级剧烈疼痛。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见表1、表2。

注:两组病人疼痛情况比较,P<0.01。

3讨论

3.1股动脉穿刺部位较深,有出血不易立即发现,易逐渐形成血肿,同时股动脉与与股静脉偕行,又容易误穿静脉,导致采血失败。

3.2经桡动脉穿刺受病人肥胖、心力衰竭及操作人员的影响,而气候、环境、患者体位对其影响不大,并且患者不用宽衣解带,易于暴露穿刺部位,护患易于接受。对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更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且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经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采血,并且病人疼痛较之减轻,病人易于接受,但影响动脉采血成功率有许多因素,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才能提高采血成功率,提高抢救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兰杰.桡动脉采血部位[J].中国护理杂志,1997,32(12):719-720.

[2]羽毛.如何采集动脉血气[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