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王志平张宝刚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寇家河中学721103

摘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大都是逐字逐句翻译分析课文、划重点词句、背实词意项、做练习等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文言文产生隔阂和畏惧,导致文言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必须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发掘文言文自身魅力,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培养兴趣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一字的讲,一句一句的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高。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笔者认为: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求知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情景和氛围,就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学的知识上来。当然,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处在一个视听信息非常丰富的环境里,有时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还应学会使用录音、电视、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导入新课。如教《童趣》时可以先播放《童年》这首歌,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童年时的趣事,从而为学生学习新课创设氛围、烘托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变得乐学。

二、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仅以《小石潭记》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稍加说明。

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正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

1.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先从来路写起,先听到水声,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围的景色;接着写潭中的鱼;再把视线荡开,写溪流。这样按照游踪的顺序,由远而近,又顺着视线,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2.因景触情,情景交融。刚听到如佩环鸣的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因“其景过清”,加上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长期被贬,顿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寞感伤之情跃然纸上。这样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佳境。从表达技巧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写景上。(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写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写“水尤清冽”;再写阳光、鱼影,“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透潭底,鱼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头上,足见潭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这种写法,有概括,有具体,形象生动。(2)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青树翠蔓”是静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枝条的动态。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将鱼的动态与静态结合,颇有情趣。(3)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水声“如鸣佩环”,溪岸“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溪岸的曲折悠长、岸势的参差不齐。鱼“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道出鱼的多情,也是将人的喜悦之情移植在鱼的身上。若能借鉴这些描写的方法,举一反三,写景就会少些呆板、多些灵气。

三、轻松复习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言文的学习当然离不开复习这一轮,但学生在文言文新课上况且都没有多大的意愿,复习课必然枯燥,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课的形式上多想想对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一小小方法经过了实践的考验,效果颇佳。

在进行期中测试前的文言文复习时,在网上资料书上整理出了一套基础知识练习题,本打算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但是看着学生们抱着各个科目的测试题摇头叹气时,我改变了主意,与其让学生将复习试题都当作负担一样解决,不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下吸收。于是,第二天我的语文课变成了”第一届古文言文知识竞赛”。因为有竞争,各个小组的人积极抢答。很明显,这次的复习效果很好。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

“源头活水得清渠”,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教师课上的点拨引导,有赖于教师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教学意识与训练,有赖于教师汲取传统教学精华又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记得特级教师韩军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不能不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行文写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