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

孙立忠

孙立忠(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165300)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161-02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腹症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和相关的并发症或疾病现象,比如“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由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引起”,这样的诊断是完整的、准确的。明确诊断后,根据病变发展的情况和严重程度以及病人能否耐受手术,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仅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治愈,或暂时安全度过急性期,病情缓解后,再行择期手术。

【关键词】急性腹痛诊断治疗

急性腹痛(abdominalpain)是指病人自觉腹部突发性疼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前者称为内脏性腹痛,常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腹痛由内脏神经传导;而后者腹痛是由躯体神经传导,故称躯体性腹痛,常为持续性,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

按腹痛发生机制的不同,急性腹痛可分为三种:一是内脏痛,即脏层腹膜痛,脏层腹膜的内脏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是在受到突然刺激的情况下传入的异常冲动,其感觉的特点是定位不明,难以指明疼痛的具体部位,对刀割、针刺、烧灼等引起的疼痛刺激无感觉,但对突然膨胀、牵扯、过度收缩和缺血特别敏感,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一种是内脏特有的牵涉痛,由于传入冲动在相应脊髓平面内的交叉和重叠,可以在非病变区域的浅表部位感觉到疼痛,病变与出现牵涉痛部位的距离可近可远,如急性阑尾炎可牵涉右下腹痛,而急性胆囊炎可牵涉到右侧肩背痛。还有一种是壁层腹膜痛,由于是感觉是沿脊神经传入,故和一般体表皮肤的感觉相似。了解腹痛发生的机制对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与性质十分重要。

临床表现

1.疼痛的部位

腹痛的部位常为病变的所在。胃痛位于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急性阑尾炎疼痛常位于McBurney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结肠绞痛常位于下腹部。膀胱痛位于耻骨上部。急性下腹部痛也见于急性盆腔炎症。

2.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消化性溃疡穿孔常突然发生,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中上腹痛。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痨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

3.诱发加剧或缓解疼痛的因素

急性腹膜炎腹痛在静卧时减轻,腹壁加压或改变体位时加重。铅绞痛时病人常喜按。胆绞痛可因脂肪餐而诱发。暴食是急性胃扩张的诱因。暴力作用常是肝、脾破裂的原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多与饮食不洁有关。

急性腹痛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

1.伴黄疸,可见于急性肝、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急性溶血、大叶性肺炎等。

2.伴寒战、高热,可见于急性化脓性胆道炎症、腹腔脏器脓肿、大叶性肺炎、化脓性心包炎等。

3.血尿,常是泌尿系统病。

4.伴休克,常见于急性腹腔内出血、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道炎症、绞窄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腹腔脏器急性扭转、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型肺炎等。

诊断

急腹症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和相关的并发症或疾病现象,比如“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由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引起”,这样的诊断是完整的、准确的。又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总管炎,由肝内和胆总管结石引起,胆囊切除术后”也是完整的诊断。如果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原因待查”,只能算是做出一半的诊断。如果确实有困难,在腹膜炎之后加上可能是甲病或乙病引起,可能更好一些,因为说明主管医生已完成思维程序,并得到初步结果(不能说是结论)。如果只做出“腹痛待查”的诊断,等于没有诊断,根本反映不出来主管医生是否进行过哪怕一点点的思维活动,这种“诊断”显然是不可取的。

1.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征,再加上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可以做出诊断。比如膈下有积气,有助于确定溃疡病急性穿孔的诊断;尿淀粉酶显著升高则支持急性胰腺炎的诊断;X线检查有多个液气面,但结肠不充气,小肠梗阻的诊断当无疑问;腹腔穿刺吸出血液,腹腔出血可以肯定;B超发现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并有结石,有助于诊断急性胆囊炎。当然,必须结合全面情况才能确定。

2.暂时不能确诊,而病情又较重,应进行密切观察,由于病情的发展,体征的表现逐渐变得明显,或反复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某些指标在两次或多次复查时显示阳性结果,使诊断有了可靠的依据。有时,时间是做出正确诊断最可靠的保证。

3.虽未能确诊,但有手术适应证,经开腹探查,直接发现和观察病变,可以明确诊断,如再有病理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最后诊断。

4.因导致急腹症的病种很多,有时不能做出诊断,但又无开腹探查指征,而后病人逐渐好转或自愈,这类病人几乎占急腹症患者的1/3,世界胃肠学会把此类最终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之为非特异性腹痛(NSAP),较之“腹痛待查”更符合疾病诊断的习惯用语。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提示有无感染,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判断有无腹腔内出血。尿中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损伤

或结石。

(2)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提示空腔脏器破裂,多个液气平面或较大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

(3)B超:对实质脏器的损伤,破裂,占位可诊断。

(4)CT:

(5)内镜检查:对上、下消化道出血可判断出血部位,病变性质,还可内镜下止血治疗。

(6)诊断必腹腔穿刺。

治疗

1.明确诊断后,根据病变发展的情况和严重程度以及病人能否耐受手术,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仅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治愈,或暂时安全渡过急性期,病情缓解后,再行择期手术,急性胆囊炎即常按此制定治疗方案。无论急诊手术与否,非手术治疗的各项有效的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或可能施行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必须落实。

2.一时诊断不明,经严密观察后,由于体征变得更为明显,或获得有价值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资料,使诊断得以确立,此时也应按照上述原则处理。

3.有时诊断一时难以明确,但病情较重,此时不要求做出确诊,但必须做出判断,就是必须明确有无急诊开腹探查的指征,亦即应该做出病因诊断的归类,确定属于前述的感染、梗阻、缺血和出血四类中的哪一类,再根据发病的时间长短,病人的一般情况,病情发展的趋势制定决策,看是否需要即刻手术,还是可以继续观察。这种明智的判断有时比诊断还重要。

4.辩证地权衡手术的利弊有的病人一般情况不佳,显然不能耐受手术,但病因如不去除,则病情不可能好转,甚至会危及生命。比如绞窄性肠梗阻已并发休克,惟有适当补液后,急诊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才能转危为安。又如急性胰腺炎,早期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如早期即出现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说明胰腺局部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较多,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手术引流对救治病人有利。

5.术式的选择即或是术前诊断明确的病例,采用何种术式也仍取决于手术中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病变的局部情况。对诊断不明确而有开腹探查指征的病人,更需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对病人最有利的术式。如果既能一次手术解决,又能保证病人安全,当然是上策。比如急性结肠梗阻,如能切除病变肠段,一期吻合,使病人避免暂时性造口和二次手术是最佳选择,但必须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是否高龄体弱,梗阻时间是否较长,粪便积存有多少,肠管血循环如何,如无把握,可以考虑单纯造口,以后二期切除,或一期切除吻合,保护性造口,或一期切除不吻合,临时造口。总之,密切结合临床情况,首先考虑安全性,然后考虑彻底性及可行性,让病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好的疗效是制定治疗方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符少妹,陈慧,陈友红.余月彩急性腹痛患者分诊误诊的原因及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3期.

[2]急性腹痛、胸痛、呼吸困难[J];江苏医药;1980年05期.

[3]蒋优君,王培鑫,朱云清.107例小儿腹痛病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