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学好中医了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中医博士学好中医了吗

陈龙辉肖扬

陈龙辉肖扬(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5)

【摘要】作为一名卓越班硕博连读在读中医人,即将成为中医博士的我,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把中医学好了吗?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思绪万千,然提笔之际,又无从下手,惟凑只言片语,仅从学好中医之难起首,再叙自认为可学好中医之三法,不揣浅陋,仅以明志,并献给在中医路上前进的同道。

【关键词】中医学习中医博士培养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380-02

中医薪火相传,发展至今,仍存在众多争论,所遇发展瓶颈也是有目共睹,然而广州中医药大学,我的母校,在全国率先开展卓越中医人才的培养,相信能够克服众多困难,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界人才。我作为培养对象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能够与母校一道,求索中医之出路。

1学好中医之难

学好中医之首难,难在它数千年的积淀,《内经》之下,医籍无数,各类注释注解各是数不胜数,并非一朝一夕能够为我辈领悟、吸取得了,而《内经》之上,则鲜有人管窥几本古医籍。都说能够学好中医的人脑袋瓜一定聪明,悟性高,我看此言不假。

学好中医之次难,难在教材的统一。大批学院毕业的中医到临床上企图按书索方,专病专方,岂不是背中医辩证论治、三因制宜之旨。统一教材,求同而无异,没了百花争鸣,偶有异军突起,便遭骂声一片,利益冲突明显,极其影响中医的健康发展。

当然,学中医之难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不一而足,不尽一一详述。然而,我们可以从主观方面着手,背好经典、随师左右、敢于质疑,做到这三点,相信是能够继承好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兹介绍于下,愚文拙字,勿见怪也。

2学好中医之三法

2.1背好经典先贤无一例外都极其强调熟读中医经典的重要性,他们对经典烂熟于胸,即使有“指下难明”之时,但也是“心中了了”,临证皆可应手取效。作为中医人、中医博士,更是应该熟读经典,不至于临证理法方药乱了套。中医是“一日不说口生,一日不练手生”,切实,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熟读经典,而不能丢了老祖宗的本。而反观那些丢了本的中医人,临证便荒了手脚,处方用药比张仲景讲的“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更过分,舌头不看,寸口不摸,便处汤方,大汤方,寒热温凉补泻一大锅,打霰弹枪,冀中一二,窃谓大海捞针。

2.2随侍左右古时候,老祖宗悬壶济世,云游四海,旁边往往跟了个弟子,随侍左右,师傅便能够手把手教弟子看病的门道,传授中医经典知识,甚至还能带着弟子涉山水、尝百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的作用便在于此。

然而,时过境迁,如按古人做法要求现代中医人,是不切实际的,偶尔有些人跳出来,宣称自己如何如何做到了那样,那真是“精巧地不老实”(钱钟书)。我们虽然做不到古人那样随侍左右数载,甚至数十载,但我们可以效仿古人的做法。

中医讲究面授,弟子应该发挥积极主动性,去面见师傅前应该准备些许平时遇到的理论上(道)的不解、疑惑,如《内经》上有句话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初读时便颇觉疑惑,“取决于胆”,那胆岂不是人身的主宰,带着这个问题,求教于师,师傅便告诉你,古人书写是从上往下纵着来的,“十一”应该就是个“土”字,这么一来,“凡土脏,取决于胆”,就说得通了,土脏最怕壅遏,有了胆气的疏泄,土脏便能安居中焦,发挥升降气机的枢纽作用,师傅可能还会进一步告诉你,脾胃虚的病人如果治疗起来,最好加个柴胡、升麻或干荷叶,升阳、升清嘛,柴胡还可以“疏利中土”,这好比农夫在春天播种前必在土里耕作一番,疏松土壤,这样种子、幼苗才能生长良好嘛,这比起临床只知用柴胡来退烧明显就不是一个层次。

2.3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作为中医博士,我想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应该是:质疑。不怕权威,不怕出错,大胆质疑,方能进步。

最近读到“归脾汤”,归脾汤是中医著名方剂之一,已经有700余年历史了,这个方出自于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原方组成并无当归、远志,迨明代御医薛立斋《妇人校注良方》在原方内加了远志、当归各一钱,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又加入牡丹皮、山栀各一钱,成为加味归脾汤。

兹择两位名家之注解:唐宗海《血证论》“脾土生于火,故归脾汤守心火以生脾,总使脾气充足,能摄血而不渗也”;尤怡《医学读书记》“龙眼、远志虽曰补火,实以培土。盖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脏受气以其所生也,故曰归脾”。

火生土,此火乃坎中真火,即真元、真阳、元阳等,并非离中心火。坎卦卦象乃两阴爻夹一阳爻,子时一阳发动,周旋全身上下,心火实根于此一阳,非独心火如此,其实各脏各腑之火皆根于此一阳。故唐宗海所论“守心火以生脾”,吾窃以为是本末倒置,实则“守肾火以生脾”,唐知火生土,但不分火之真源,按照唐本意,归脾本意为补火以生土,然反观方药之中,并无附桂干姜之属补坎中真火,故唐之说不可信。再观清代尤在泾之论,更是错谬,揣摩方意,应以源头之方为准,严子礼创归脾并无远志、当归,何尤不知也!其论“心火下通脾土”亦犯与唐一样错误。

3结语

借句古话,聊当结语,“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俗话说笨鸟先飞,借着母校探索中医发展之契机,我愿当那只笨鸟,“先进于”求索中医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