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语的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语的设计探析

张霞

张霞河北省崇礼县第一中学076350

作为新课程“引子”的导语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颖的导语能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它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启发诱导等特点。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采用复习法。这样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设计的导语要精,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下面就介绍几种历史课堂教学导语的设计方法。

一、影视或情境导语

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影视剧本源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并加以艺术升华,如果在导语中给予画龙点睛的讲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这一巨大感性知识宝库,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节时,可引用近来推出的国产大片《鸦片战争》中的场景,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画面可使学生情感融入课堂,而早已存在于脑中的影片的感官体验更使他们与历史的距离缩短。

青少年的思维往往与声音、色彩、感觉等连在一起,创造情境导入新课最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讲《抗日战争》一章时,用收录机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水般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人的胸腔,同时,用幻灯机放出一张张日本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再言语。学生的思维已被带入了那耻辱的岁月,达到了课伊始、境亦生的效果。

二、故事导语

历史是对过去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记述,其中也蕴含着无数有趣的小故事。用故事作导语,可立即激起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之顺利导入全课正常讲述之中,如在讲《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一课时,可引用商鞅“立木赏金”的著名故事,待学生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老师的讲述之时,话锋一转,引入本课主题:“这位处心积虑要获得民众信任的官员便是商鞅,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要利用人民的无穷伟力在落后的秦国进行一起著名的变法,这场变法不仅会对秦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使中国历史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场如此重要的变法便是我们本节课的主题。”这样一来,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便活生生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几千年的历史时空距离消失了,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他,这就为以他和他的历史活动为中心的全课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图案导语

现行的中国历史教材中插图很多,有历史地图、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遗迹等多方面的照片。给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感性素材,许多巧妙的导语便可借助这些图案而设计出来。如在讲述《北美独立战争》一课时,教师可先拿出美国的星条旗图案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介绍道:“国旗是一国的标志与象征,中间往往会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有13条红白相间的条纹和50颗白色五角星,大家知道这50颗星代表什么吗?”稍有常识的学生马上回答出来:“它们代表今天组成美国的五十个州。”教师顺势再问:“对,但是大家知道吗,在美国建国之初,星条旗上只有13颗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独立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13颗星就代表了当时英勇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13个殖民地。因此,星条旗的历史与美国独立战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它记载着独立战争的光辉历史。”由此导入新课,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被引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

四、趣味导语

如在讲述《苏联的改革》时,我是这样引入的:1986年在苏联流传了这样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火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来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这样,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而且也容易了解各位领导人的改革特点。

五、史论导语

在许多著名的历史评论中,往往蕴含着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性认识,因而用史论来作导语,就不仅仅局限于趣味性,而对教师的教材处理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深刻的历史思维水平并选用合适的史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并达到好的效果,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引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段评论:“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有许多历史学家就认为近代的这些丑恶的侵略行径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文明,并以此来掩盖其侵略的本质。然而,一次次的烧杀抢掠所代表的绝对不是正义,在道德的审判庭上,英法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将受到全世界正义人士的抨击。那么,让我们去看看这场侵略战争的来龙去脉,去揭开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幅沉重的画卷。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一开始就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去审视这场战争,而且,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达到了教学和德育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