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初探

马艳辉

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隆真回民小学马艳辉

【中图分类号】G528【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34-01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实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实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个体,保证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接触变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传统教学,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拔。

(2)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教学八册数学“连除的简算方法”,教师出示情景图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答,自己观察总结出简算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热情,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如下方式:

①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教学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写出十个整数,教师判断说出哪些数能被2整除呢?学生感到惊奇,教师反问设疑:为什么这些数能被2整除呢?自学课本后你就会做了。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有关圆的知识学习就可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又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先自己独立研究,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拿出学具袋中的圆形纸片。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深入探究,验证书中的结论。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实效地在交流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改革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要求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平时观察、改革考试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传统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注重答案的唯一,没有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层次性,这样不利于不同于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此,我们对考试评分标准也进行了改革:(1)分层评价——体现差异性;(2)平时与终结相结合——体现激励性;(3)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体现多元性。经过实验效果很好。

三、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教学实效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

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需要做教师的我们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