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及对策

文海英

射洪县中医院检验科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基层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情况,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检验科医务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职业暴露现象和感染事件,导致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结论:基层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较大,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防范对策,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危害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35-01

检验科是基层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承担着医院各种病人标本的分析和处理,其责任重大。同时,检验科在基层医院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特殊在于检验科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危险性较高,职业暴露现象和事件容易发生,是一个危险性比较高的医技科室。国家卫生部先后制定了多项行政法规,如《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品运输管理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这些行政法规对规范我国医院及其医疗机构及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了医疗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了职业暴露问题的发生。尽管如此,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基层医院检验科从业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事件偶有报道。对此,本文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进修人员和实习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医务人员94人次。其中,男性医务人员占37人次,占39.4%;女性医务人员57人次,占60.6%。

1.2方法。根据本院检验科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后填写的登记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暴露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登记表的登记情况主要包括了登记人员的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登记人员的所在岗位、暴露发生的时间、暴露方式、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事后处理等。

2结果

从整理的材料来看,医院检验科女性从业人员的职业暴漏人次高于检验科的男性从业人员的职业暴漏人次。此外,在所有职业暴漏情况中,主要涉及体液、血液等液体污染皮肤或粘膜、采血针头刺伤、仪器针头刺伤、标本管裂划伤等领域。其中,采血针头刺伤和体液、血液等液体污染皮肤或粘膜的现象居多,分别占36.2%和29.8%(表1)。就其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而言,是多方面的。既涉及医务从业人员自身因素,也涉及到基层医院特殊的实际情况和科室工作环境等因素。

3讨论

3.1职业暴露现状。医院检验科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业医务人员会长期接触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患者的各种标本,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职业暴露事件。有研究表明,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针刺伤后可能发生致命者为艾滋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而同样在本次调查中,2014-2016年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人数有94人次,严重影响着医院检验科医务人群的身体健康。

3.2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或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由于检验科室的特殊性,职业危害是每个检验科医务人员共同面临的环境,而产生职业暴露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样的。首先,主管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第二,医务人员对感染知识缺乏,个别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不扣衣服,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预处理不严格等;第三,从业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问题。其次,也有客观原因,如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微生物、感染源的处置不科学,对在职医务人员缺乏在职教育,检验科室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卫生部的规定要求等。

3.3职业危害或职业暴露防护对策。第一,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室工作环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要求,严格界定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治交叉感染的发生。第二,加强检验科感染预防,若出现标本泄漏、外溢等情况,应马上采取必要消毒措施。如有操作不当,被器械所伤,应认真评估执业危害,根据情况注射所需疫苗,以防发生传染病。第三,提高检验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意识,接触标本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正确洗手。工作后,认真管理医疗废物,被污染的试剂、吸管、试管等应按操作规程处理入袋回收,做到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加强在职教育。防止被抽血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而作为医院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在职教育,建立医务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的体检。

参考文献:

[1]陈江南,张晓灵.检验科职业暴露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12):2336-2337.

[2]俞瑞卿.当前检验人员应该着力树立的四种意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7):553-554.

[3]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10,11(11):15-17.

[4]张蕾,程江.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析[J].农垦医学,2014,36(2):129-131.

[5]任军芬.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预防[J].山西医药杂志,2013,1(2);1512-152.

[6]王爱女.基层卫生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