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心脏内科急诊临床分析

/ 2

36例心脏内科急诊临床分析

白儒琳

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针对36例心脏内科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和探究。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内科急诊患者36例进行临床研究,针对心脏内科急诊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抢救,并在必要时为患者供养,为患者注射镇静剂和镇痛剂,对患者进行有效看护。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各项体征进行检验,针对体征正常的患者采用溶栓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的各项数据,然后及时的将患者送入到急诊室中进行救治。结果:在这36例患者中,接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的患者人数为28例,在3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病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接受急诊治疗时出现死亡的现象,后期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1例患者因心源性休克而出现致死的现象。结论:在针对心脏内科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及时采用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死亡的几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使得患者的治疗痛苦降低,从而对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心脏内科;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通常来说,心脏内科急诊室所接受的患者通常都具有发病急以及病发严重的特点,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好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正确对患者做出诊断,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在最佳的时间内接受到良好的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心脏内科急诊室的相关医师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医疗技术,并且具有较高的医疗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急诊临床表现,精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症,根据引发患者出现突发性急诊病症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针对心脏内科急诊医师来说,准确诊断患者疾病以及快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是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本文就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2年心脏内科急诊收治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准确诊断患者所患疾病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心脏内科急诊室收治的急诊患者36例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在这36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人数比例为2:1,3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最小的为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2.3岁左右。以70岁为划分阶段,在70岁以下的患者人数为30例,而在7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为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心绞痛、呼吸苦难以及头痛等临床表现症状。

1.2方法

在急诊患者入院期间,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最佳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针对呼吸出现困难的患者要为其提供必要的供养,另外,针对头痛较为严重的患者或者是情绪较为激动的患者要进行镇痛剂和镇静剂的注射,以缓和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激动的情绪,为患者进行一定量的镇静剂的注射,可以有效的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同时心脏内科急诊室的医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征检查,根据患者的体征变化和病情情况,来采用适宜的溶栓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针对脉搏跳动较为薄弱的患者,要及时的对其进行电击处理,以保障患者可以接受后续的手术治疗。

2.结果

在36例患者中,接受到有效溶栓治疗的患者人数为28例,治疗有效率为77.8%,在3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病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无效率为22.2%,但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接受急诊治疗时出现死亡的现象,后期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1例患者因心源性休克而出现致死的现象,患者致死率为2.78%。

3.讨论

在近年来,心脏突发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大大增加,这是使得医院针对这类患者开设了专门的心脏内科急诊室,这一科室的建设,与其他的各个科室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其并不属于独立的科系,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医院中各个科室的内容,心脏内科急诊室的主要应用作用就是急诊和急救,并且在出现现场事故时,也可以实施现场急救,同时着呢对重症患者也开设重症监护,心脏内科急诊形成了一条线的救治服务模式,即前线急诊、急救——手术治疗——重症监护一系列完整的急诊救治体系。就相关的调查文献表面,在我国的心脏内科急性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为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病发突然,在病发前期并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病发时病情较为汹涌,如果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就会使得患者出现死亡。

一般来说,在心脏内科急诊中,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有记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以及心绞痛等。其中心肌梗死的出现几率最高,患者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则就会使得患者的血管可以得到迅速的开通,这样反而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血栓治疗,从而使得患者的血管能够保持通畅,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脏内科急诊室所收治的患者具有发病急以及病发严重的特点,必须尽快确定患者所患的疾病,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就需要在患者入院之前,就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直接接受相关的手术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前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在救护车上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其次要在救护车内配置相关的医疗救治器械和监测系统,如心电图等,配备专门进行心电图观测的护理人员;最后还需要在医院内部配置相应的远程指挥医师,以保障入院前的溶栓治疗可以顺利的进行。

溶栓治疗有其局限性,一般只对以下情况有效,如急性心肌梗塞出现12h内,患者心电图相邻的ST段出现太高,抬高幅度大于0.2mV,或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出现12~24h内缺血症状及心电图ST段出现抬高,对于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患者或不稳定心肌绞痛患者及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则不宜使用溶栓治疗。本组36例患者心电图均为ST段抬高,患者均表现为持续的心肌绞痛症状,其中70岁以下的患者有30例,均可接受溶栓治疗,接受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病情均得以好转。PCI的临床疗效具有时效性,当病情延误时,PCI的疗效也受到影响。

在本文的研究中,3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成功的接受了溶栓治疗,针对这28例患者进行溶栓手术,进行过溶栓手术的患者的病情具有了明显的好转,在3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年龄在70岁以上,这8例患者无法接受溶栓手术进行治疗,因此,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对患者采取果断有效的常规救治方法后,患者均没有出现死亡。

综述所述,心脏内科急诊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既救治后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手术时间,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效果。溶栓手术可有效打开患者的血管,防止血栓阻塞血管,但溶栓手术有其局限性及风险,正确对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孔祥印.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12)

[2]石玲.346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临床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2(04)

[3]《临床急诊杂志》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新规则(四)[J].临床急诊杂志.2012(01)

[4]张正芹,李秀丽,陈芳.静脉泵入多巴胺致静脉炎急诊处理小窍门[J].医药世界.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