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心理困扰

/ 2

浅析大学生的心理困扰

林延玲

林延玲(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447-02

近年来,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相当普遍,有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接触和调查了我校836名学生,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遇到了心理困惑,有的还主动找我咨询,最多最困惑的问题,首先是人际交往、然后是恋爱问题、就业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和个人发展密切相连,有的学生说:“我根本不喜欢我的专业,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选择今后的生活,我希望马上毕业,我感到迷茫……。”我认为,很多大学生其实大多没有心理问题,他们只是在发展的某个阶段遇到困惑而已,而假如这种困惑长期压抑,就有可能会发展成心理问题。

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铃声响,进出课堂;宿舍里,不声不响;互联网,述说衷肠。”这句话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新生之间团队较强,都是一个宿舍集体行动,到二年级出现了亲疏,逐渐成为三三两两,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交往群体。现代大学生一方面渴望友谊与交往,另一方面又存在心灵闭锁的不良倾向。有什么不适不愿意向周围的同学讲,而是深深埋在心底。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存在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我中心;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精神、协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城乡贫富差距使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交往产生距离。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常常会听到大学生们感叹“做人难”,其实所谓做人难,难就难在与他人的沟通和相处,难在如何让周围的人都欢迎自己。既然交往是一种活动,那它就必然有技巧可循,交往中的技巧仿佛就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使我们在交往活动中如鱼得水,收放自如。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增强人际吸引力。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是交往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心理学把人际吸引力的产生归结为多方面的因素,如;精神面貌、性格特点、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职业地位等等。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热情、恰当地赞扬对方、尊重对方的意见、穿着得体等。其次,要培养善意的幽默感,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与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高度的修养、广阔的胸襟联系在一起的,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为油嘴滑舌,不分场合乱耍贫嘴。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谈技巧。一忌不理会对方的意见和反馈,只顾喋喋不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忌不能专注地听别人讲话,交谈中总是频频打岔,三忌交谈中总是质问对方;四忌过于亲善或巴结对方,语气措词肉麻不堪,让人难以忍受。最后,要克服交往中的害羞、嫉妒、干涉别人呢隐私等不良现象。

2情感困惑和危机

恋爱是大学生中相当普遍存在的一种性心理现象。通过对836名大学生的调查,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总数的49.1%。面对爱情的到来,有的从中获得全新的自我体验和人格重塑;有的从中迷失自我,彷徨痛苦;有的还会吞噬了理智而走向疯狂。因此,重视恋爱心理卫生,是促进心理发展,人格完善的重要保证,也是今后建立稳定美满家庭重要前提。

现在,根据对这836名大学生的调查,6.3%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因源于性生理心理发展成熟;49.7%的人认为是想摆脱孤独寂寞;10.4%的人认为是从众和模仿心理的作用;14.1%的人是想更多地了解异性;5.4%的人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外来文化的侵入,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学校的态度。

爱情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是两个人之间最微妙的感情,往往会伴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有赖于人格的成熟和心理的健康。首先,大学生应端正择偶动机。恋爱必须有扎实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择偶标准也要符合实际,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能以文学作品中理想化的偶像去比较现实中的具体人。其次,在校应以学业为主,专心学习,有了事业才有真正的爱情。再次,恋爱中出现单恋、暗恋、多角恋、失恋等不当心理,处理不当会干扰彼此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如果你真的爱对方,就应尊重对方的选择;暗恋者不防提起勇气和信心,寻找合适的方式向对方作表白,看对方的反应如何,不要为此闷闷不乐;失恋者要理智地控制自己,不纠缠对方,可以找人倾诉,也可以把感情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或事物上,还可通过立志来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最后,要避免恋爱中亲昵过度,婚前性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3就业压力

中国毕业生人数近两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今年是个“非常时期”,是高校扩招后首届毕业高峰。专家估计,2003年大学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也就是说将有64万左右的大学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逐年膨胀的毕业生人数,让人不得不承认:这年头找个“饭碗”真的很难,就业困难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很多同学产生焦虑、胆怯、盲目、自卑、畏难、依赖、自暴自弃,有的同学甚至失眠、健忘等。但据我校招办统计,我校已为1000多名毕业生提供了1000多个岗位,但到6月底,签约的仅有200多人。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有:第一,毕业生对毕业分配政策一知半解。尽管学校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思路上轻视就业指导课,甚至不屑了解。第二,缺乏必要的自我认识能力,有的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并冷静地面对社会现实,表现出心理上的不稳定及思想上的不成熟。第三,缺乏求职常识和择业技巧的指导。第四,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其择业心理深受社会因素影响,如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矛盾;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等。

要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就业单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学生就业帮助:第一,系统开设就业指导活动;第二,利用各种渠道、手段,广泛地、全面地、准确地搜集与择业有关的信息,让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对大学生进行求职训练和求职测试,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特征,让他们对自我有较好的认识。

高等学校的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本,通过对大学生的困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困惑,不单是学业上的,多数是心理上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正面宣传作为主,使大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潜力能,增强自信心,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