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关系

/ 2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关系

杨丽敏(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面,不仅明确提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人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而且还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培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教育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命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睿智与胆略,因此,正确处理高校大学生培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教育;大学生

1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培养教育的目标

1.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目标与新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境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已经开始步入后工业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是20世纪末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这种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经济,离不开人的智能和理性。由于机器虽然能替代人的肌肉,但却无法替代人的智能和理性,因此人的主体性反而更加凸现出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以人为本,尊重人自身的主体性,需要依靠人的巨大的智能和崇高的理性,这也使人的全面发展显示出更大的重要性和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说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第二,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社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素质等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必备的素质。第三,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智能素质和技能素质。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对人的创造力和人的潜能的最大限度的挖掘,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第四,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当今世界的趋势是强调教育人道化和个性化,已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的个性差别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个体在不同的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下,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发展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资源,才能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1.2大学生培养教育思路要和新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尊重自身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人自身的主体性是相对于他人的主体性和物的主体性而言的,人自身只有摆脱了对他人和物的束缚与依附,才能获得自身的主体性。人自身的主体性是人获得独立人格的基础,也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培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尊重其独立的人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和智慧。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1.3高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培养教育的最高目标

应该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其他种种原因,以往我们在讨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总是以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为大前提,甚至可以说是惟一的前提,过分强调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性以及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而忽视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忽视了教育还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并促进其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高等学校的工具性被扩大,高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其培养目标越来越强调实用部分,而人的全面发展则受到冷落,在一定意义上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自由的人,而是片面发展的、工具化了的人。值得注意并令人欣慰的是,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日渐狭隘的时候,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杨叔子院士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如果教育失去了对此的理解,就失去了一切。

2大学生培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大学生培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主体基础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基础”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主体存在的人,不能只是被动地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应该主动地利用社会环境因素来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但是能否有效地利用环境来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就要受到主体人自己的素质高低的影响。在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始终要求尊重主体,强调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始终把受教育者看作认知体、生命体,而不是单纯地机械地看作物;使学习成为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或塑造的过程,这样才能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大学生培养教育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主体基础,使人在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自我时更加主动和有效率。

2.2大学生培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推动力

大学生培养教育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于大学生培养教育能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更新物质和精神条件。

首先,大学生培养教育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大部分。所谓物质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关系,有物和人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物的因素只有同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大学生培养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能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契机,促使他们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提高业务能力,改进工具、革新工艺、采用新技术,直至做出重大发明;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培养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它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大学生培养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形成人的共产主义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一起进步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点。在构成精神生产力的要素中,创造精神文明的人是精神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培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育人作用。大学生培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根本条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2.3大学生培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根本途径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表现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实现社会现代化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实现现代化过程,即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各种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中,教育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教育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源动力,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正如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