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打造自主语文,创设互动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问题导学”打造自主语文,创设互动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李莉莉

李莉莉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七中学

“问题导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最早是由苏联著名的教育科学博士马赫托夫提出——1975年在专著《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和《问题教学·基础理论问题》中,他首次提出了“问题教学”的理论。30多年来“问题教学”的理论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普通教育理论,并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就是由问题教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运用“问题导学”理论,使语文教育成为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是当前国内基础教育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在发展性教学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要素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的完成,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种“问题导学”法:

一语言情境问题导学

教师描述一个情境或叙述一件事后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的童年是在哪度过的?并做简单介绍。接着让学生围绕课题设问,学生们提出了如下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不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两个地方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影响?这两个地方鲁迅更喜欢哪?

接着,就请学生阅读文本,找出相关答案:原来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在这里他度过了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学堂,这里的老师虽然看似严厉,但也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快乐。之所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因为鲁迅童年时先在百草园游玩,后来离开了这,去了三味书屋上学,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根据这些答案,教师继续提问:

1.课文按照所写的内容和顺序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分为两部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你是如何感受到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板书)

3.学习生活不是枯燥而乏味的吗?你又是如何感受到鲁迅在三味书屋时的快乐呢?(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板书)

百草园的四季美景;三味书屋的小花园里寻蝉蜕,课堂上偷偷画画等。

4.对照板书,教师作适当讲解,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深深的喜爱之情。

5.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让他们选出最喜欢的一句,并简单说明理由,学习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你记忆中那些给你的童年生活带来快乐的地方又是哪儿呢?请用几句话来简单的描述,表达出你对它们的怀念及喜欢!

这堂课从“学生童年中印象最深的地方”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鲁迅在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快乐时光及浓浓的怀念之情,更学习到了鲁迅对景物描写的诸多方法。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更是将本课的精髓贯穿到极致!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要努力从教师问学生转向为学生主动发问,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真正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音、画、诗情景问题导学

主要指以音乐、图片等,以及配乐可视的散文、诗歌等,让学生观赏后提出问题,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借景引发学生思绪,借景铺垫问题,还可以渲染学习氛围。

1.古诗文问题导入

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时,教师采用了古诗文导入法:我们曾经学过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能背诵给大家听一下吗?《游子吟》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阅读过哪些写母亲的文章?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以此揭示课题,带领学生学习《我的母亲》,感受这位母亲的伟大与艰辛。

2.图画再现导入

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采用了图画再现导入:曾经美丽的罗布泊——人间仙境地;现在的罗布泊——一片荒漠。通过观看图片提出问题:曾经的罗布泊与现在的罗布泊有什么区别?图片给学生以极大的震撼,文章的主题呼之而出!

学生在观看图片时,既知道了自己想了解的东西,又在看图读文中解决了自己所迷惑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训练,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再也不是以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一个问题的机械交流。

3.音乐情境导入

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时,教师采用了音乐欣赏导入,学习前,请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精典乐章,引导学生去感觉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怎样的性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表演情景问题导学

主要指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演示、课本剧等,教师借助这些情境,让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教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一课,教师运用了角色扮演问题导学法。

提问: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及赫留金的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课文的题目为《变色龙》又有何用意?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要求读出奥楚蔑洛夫说话时的语气,最好能有相应的表情及动作。(学生表演后谈感受)利用“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实践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情景;音、画、诗情景;表演情景等“问题导学法”,既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又能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唤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

情操,进一步享受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