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展

刘淑娟

刘淑娟(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儿科天津蓟县301900)【中图分类号】R72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38-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属于生理性黄疸,少数患儿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本文对近三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新进展。

传统方法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20.6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1]。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使光疗发挥最大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比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疗提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它是一钟高能耐用的光源,可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而蓝绿光的光谱范围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范围交迭。此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2]。

1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

新生儿口服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将足月新生儿均给予早吸吮,纯母乳喂养。观察组即给予苯巴比妥4~8g/(kg·d)+尼可刹米100mg/(kg·d)+氯化钠10ml(鲁可合剂),3次/d口服,连服3天;对照组未行任何治疗,密切观察。并于第4~7天分别对两组患儿检测前额眉间的TCB水平。观察组新生儿35例中病理性黄疸3例,而对照组中病理性黄疸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鲁可合剂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3]。

将苯巴比妥联合思联康对新生儿黄疸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将33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试验Ⅰ组给予苯巴比妥,试验Ⅱ组给予苯巴比妥和思联康联合用药,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62.8%、46.8%、38.0%,说明思联康在促进胆红素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方面有重要辅助作用,可以显著增强使苯巴比妥的退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Ⅱ组的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Ⅱ组预防作用更显著[4]。

采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并与传统药物鲁米那-可拉明进行比较。将60例足月正常体重、纯母乳喂养、中度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鲁米那-可拉明治疗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制。结果显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5]。

运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明显。将8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12h/d,可连续治疗2~4个疗程。治疗组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5~6ml/次,10%葡萄糖注射液30~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χ2=8.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有的专家报道可达25%~30%)。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7]。通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桅黄治疗母乳性黄疸与传统治疗方法对比,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将56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茵栀黄联合治疗组29例,传统治疗对照组27例。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胆红素下降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1和<0.05)。说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栀黄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作用,效果显著,未见不良反应,不失为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8]。

早期应用鲁米钠、四磨汤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的影响。选择自然顺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158例,治疗组给予早开奶,肝酶诱导剂鲁米钠2~3mg/kg,四磨汤5ml,均每日3次,治疗组与观察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16.46%和28.48%(P<0.05),早期应用鲁米钠和四磨汤,可以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减少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9]。

茵陈茅根汤加金双歧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将114例新生儿按黄疸出现的顺序随机分成3组,茵陈茅根汤加金双歧组、茵陈茅根汤组和对照组。茵陈茅根汤加金双歧组服茵陈茅根汤加金双歧,对照组不进行干预。6天后,观察3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茵陈茅根汤加金双歧组及茵陈茅根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茵栀黄颗粒治疗6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暂停母乳喂养,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1/3包(1g),同时用蓝光间断照射:根据黄疸程度每天给予10~12h蓝光照射,间断12h;对照组:暂停母乳喂养,只给予间断蓝光照射。结果6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7天内全部治愈,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1]。

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产生胆红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可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锡中卟啉不进入脑组织,安全剂量范围很宽,在体内不被降解,也不影响肝脏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及排泄,被SnMP阻断未能降解的血红素不会在组织内蓄积,而是被肝脏以原形排入胆道系统经肠道排泄[12]。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13例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结果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换血前后及术中电解质、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快速、有效、安全[13]

2其他治疗方法

抚触法治疗新生儿黄疸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蓝光照射,有感染时行抗感染治疗,有溶血时输丙种球蛋白,黄疸指数≥20mg/dl输白蛋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抚触治疗,每天上午做一次,每次15~20min。抚触(按摩)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黄疸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4]。

经络穴位按摩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新生儿排出胎便,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按摩应在哺乳前30min或哺乳后60min,室温控制在26℃~28℃。要求手法轻柔,定位准确,力度合适。B组不做任何按摩。通过两组新生儿的比较,可见A组的新生儿皮测黄疸指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5]。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治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在治疗上应选择疗效好、创伤小,具有临床价值及社会效益的治疗方案进行有效治疗。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全国新生儿黄疸感染与感染学学术会议论汇编.2000,9:8~11.

[3]张敏芳应用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鲁可合剂)防治新生儿黄疸35例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55.

[4]马菲.苯巴比妥联合思联康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392-5393.

[5]李立新.思密达与鲁米那-可拉明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900-3901.

[6]周红侠.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09,20(7):215-216.

[7]丁国芳等.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黄疸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0,10.

[8]彭旭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桅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四川医学,2009,30(6):943-944.

[9]姜永芳.鲁米钠和四磨汤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47-50.

[10]王艳平.自拟茵陈茅根汤加金双歧早期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7例疗效观察.中医儿科杂志,2009,5(4):25-27.

[11]高芳.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6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180-181.

[12]陈自励等.新生儿临床用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3]新生儿黄疸治疗新进展。九江医学2007年22卷1期

[14]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15]江海渊.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