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

喻奉梅

长沙市第一医院南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有108例患者来我院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3.33%<98.1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痛与轻度疼痛所占比例上,对照组多于观察组,在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所占比例上,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疼痛护理;视觉模拟评分

狂犬病多是因哺乳动物咬伤所致,该病作为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具有极高的病死率[1]。现阶段多以狂犬病疫苗+人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作为该病的主要预防手段。然而由于该注射为肌肉注射,因此患者会面临着一定的痛苦[2]。为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配合度,本次研究特选择我院近年所收治患者为对象,并给予其中部分患者以疼痛护理干预,以观察该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有108例患者来我院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2-47岁,平均年龄(30.3±7.7)岁;被猫抓咬者12例,被狗抓咬者30例,被其他动物抓咬者12例;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者18例,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者26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13-48岁,平均年龄(30.9±7.8)岁;被猫抓咬者14例,被狗抓咬者29例,被其他动物抓咬者11例;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者16例,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者27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1例。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门诊指导、病情询问、心理安慰、配药注射等。观察组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干预内容,具体如下。由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多为抓伤所致,在加上其需要接受肌肉注射,因此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此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以良好的心理安慰,并为患者普及狂犬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及时从狂犬病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并积极接受肌肉注射。在注射前须告知患者注射次数,并安抚患者,使其能够对注射治疗有所了解。如患者依旧对肌肉注射存在恐惧感,则可为其提供温水饮用,使其心态保持平稳,并多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如患者因紧张和恐惧而有肌肉紧绷现象,则可轻轻拍打其肌肉,使其放松下来。随后可为其展开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及时注射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使其能够勇敢的接受注射治疗。

1.3指标观察

与护理结束后为患者发放护理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语言、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护理仪态等,各项分值10分,以40分为总分,分值在42分及以上者即为十分满意;分值在35-41分之间者即为比较满意;分值在35分以下者即为不满意。(十分满意+比较满意)/54×100%=总满意度。

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用资料分别以(±s)及(%)的形式进行表示,并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以t及x2检验,若得P值低于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3.33%<98.1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通常来讲,再被猫狗等哺乳动物咬伤后应及早注射狂犬疫苗以放置感染狂犬病毒,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越早,其效果越好[3]。然而由于人们在抓伤后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因此在难以在短时间内主动接受肌肉注射,故需给予其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尽早完成注射[4]。本次研究特给予观察组患者以疼痛护理干预,以观察该护理模式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3.33%<98.1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疼痛护理更得患者信赖与认可。本次研究显示,在无痛与轻度疼痛所占比例上,对照组多于观察组,在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所占比例上,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大幅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能够安心接受注射治疗,从而确保注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实际上,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5]。护士可以跟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在聊天的过程中,患者不会把注意力投入到打针上[6]。另外,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在力量,患者在接受鼓励后能够主动接受肌肉注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提供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因注射而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邱俊华,邓海智,钟小荣,等.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球蛋白三步注射法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8):1503-1505.

[2]张燕,秦元玲,张迎宪.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3):166-168.

[3]吴瑞娥.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24-1425.

[4]郭俐宏,王文杰,李英.不同镇痛方法结合同理心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0):1236-1239.

[5]陈丽云,杜珊菱,吴红兰,等.三甲医院门诊注射室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J].重庆医学,2016,45(27):3833-3835.

[6]郝惠英,张英秀,李英霞,等.护理干预对人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22):3515-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