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一点薄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一点薄见

黄银海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434300)

摘要: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学困局面呢?本文试从教和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倡导开放式学习方式,以期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改变现状。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开放式;合作探究

数学学困生如何形成?如何转化?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薄见。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教师教的误区

内容简单表示学生易学。很多教师在遇到题目的时候,都想着:“这题目很简单,学生一定会做。”可事实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接受新的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把难点讲解清楚,否则容易的内容也会成为学生的难点。

讲得多代表教学效率高。提高教学效率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越好,讲得多不代表学生就掌握得多。大多数学困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又不愿意参与合作探究;上课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理解不透彻,不会运用;轻视基础题,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又不会做,好高骛远,不重视总结和复习。

讲得清表示学生听得懂。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教师上课尽量讲清细节,但学生的反映却不理想。平时听其他教师上课时也往往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原因是学生并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也没有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只是自己讲,那么学生和教师思路不同步的话,学生就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思考的余地,也就没有理解的时间。

听得懂表示掌握牢。很多学生都反映,上课时教师讲的写的过程都能听懂、看懂,但轮到自己做题了,就错误百出,甚至有时相同的题型,换了一组数据,就做不来了。从各种情况显示学生听懂是一回事,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虽然教师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好各知识,能顺利地解题,但没掌握就是没掌握,不能回避学生容易出错的事实。对于学生集中出错的题目,教师可以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能够很快地从错误和大家的分析中吸取经验教训,从错误中走出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错误要解决而不是逃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才能更好地解决错误,学生才能真正从知识中获得成就感。

2.学生学的误区

听懂了课,但不会做题。在学函数一章时,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定义域的重要性,一切的性质都是要在定义域范围内才成立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就直接忘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如求函数y=lg(x2-4x+3)的单调性的问题,先要求定义域,然后才能确定单调增区间或减区间,不求定义域,那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的。笔者在讲奇偶性时也举例说明了定义域的重要性,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这都是不应该犯的错误,但对学生来说,犯这样的错误是很正常的,以为自己理解掌握了,事实上教师强调的细节部分,听课的时候忽略了,做的时候自然忽视。

题目会做,但不能做全。有一个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作业及考试中经常出现低级的错误。如在利用等差、等比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计算中,公式使用正确,但她在书写过程中,常常出现下一行数字就变了的错误,或者是丢了负号。这种错误说简单点是粗心大意,其实还是基础不牢的原因,概念模糊,做题条理不清晰,写的过程自己都没看懂,别人一旦指出来,她立马就知道错误,但自己算的时候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看上去只要她细心点,这些不是问题。但这个学生考试时依然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只要是计算就会错,就会丢分。长此以往,她对数学肯定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努力了,记得公式和方法了,但是“一算就错”,成绩没办法提高,看到周围其他同学都有进步,必然对自己产生怀疑。

会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完整。每次批改试卷都会出现一些解答题得不到全分的情况,并且情况普遍。数学解答题的满分很多是12分,很多题目只能得9~11分的。这分数说明这道题,学生是会解的,但在解答的过程中有疏忽的地分,被扣了一两分。

二、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分析了上述原因,我们要如何选择应对的策略呢?

1.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改以往的学生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一个难题,学生一时思维打不开,如果一个人思考,可能就是想不出来怎么解决。如果是同学们合作交流,几个人在一起思考,产生思想的火花,也可能想到各种不同的思路,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我还发现,有时候只教师讲,学生不带疑问,就很难听进教师的话,或者听的模棱两可,效果很不好,还不如学生自己思考,遇到问题再问教师或者和同学们一起思考讨论。所以,现在,在做题时看到同学们在一起讨论,笔者也不再阻止,不再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思考,但笔者要求他们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必须在题后回顾反思,找到思路受阻碍的原因,并且单独再做,直到完全理解掌握了为止。笔者认为这样学生更有积极性,不会再因为题目做不出来而烦躁,失去学习的动力。

2.适度激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没有教师引导的复习,归纳知识系统,他们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也没办法自己创造像课堂上那样的场景,所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就很有必要,而且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好的学习方式。

3.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高中学生大都比较懂事,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了,很多同学真正从内心里想学了,但想学不是说就能学好的,还要“会学”,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学习进步。针对大部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的对策。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小结复习和课外活动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动力。计划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明确重点和难点,及时记录下自己预习时不懂的环节,不会像有的同学一样什么都想记,又耽误了听课,顾此失彼。这一点很重要,对于什么都想记的同学,教师不可能等着他们都记完才进行下一个环节,就造成下一个环节他们错过的情况,所以选择性记笔记是学生要学的。学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是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再由“会”到“熟”。完成作业后的教师批改可以帮助同学们指出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错误的地方要请教教师或同学弄清楚并且要反复思考,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做错的题目要再做一遍,再找相同的题型,不同的题目重复性练习,强化训练,才能把书本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会发现运用知识更加灵活。小结复习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及相关资料,概括,总结,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兴趣小组与讲座,与同学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学科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进步,学习方法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有不断地努力跟进,不断地改进。有的同学想靠几天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优异的成绩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理解、运用,运算能力之上的。学习数学一定要灵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个学生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改变学困生的学困现状,是每个数学教师的责任。我们必须要把这种责任化为使命,从理念上予以更新,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宗平.寻找新的信心求进取——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