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发、强体系、明途径、多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重开发、强体系、明途径、多评价

王春霞江亚文

——小学生花样器械韵律操实践与推广

王春霞江亚文浙江省宁波奉化区方桥小学315500

一、韵律操之花样开发过程

1.由划一到分层,聚焦学情。有别于传统体育项目,韵律操是一种让身体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游戏,是让心灵伴随音乐理解节奏的游戏。如何启迪学生开动这场心灵游戏,怎样循序渐进地接触这场心灵游戏,是研究者对花样器械韵律操,对不同学龄段儿童的一次新的探索。

2.由统一到变身,创新器材。在原有韵律操的基础上,变徒手跳操为器械跳操,将简单、便于携带和使用小器械带入跳操中,既激发了学生跳操兴趣,同时也增加韵律操的动作精细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持器械的孩子跳操兴趣明显高于往日,小小的器械对孩子来说是声音,是色彩,是形态变化而生成的一种极具魅力的“磁石”。

3.由单一到合体,增加韵趣。韵律操不仅是一项全身的大负荷运动,而且是一项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它是跳操者依据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用肢体语言对音乐做出阐释,或奔放,或轻缓,或柔美,或激荡,让跳操者在欢快的乐曲中不断激发机体内部的潜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由固定到变通,渗入课堂。以“欣赏—学习—练习—变式—创新”为学习模式的花样器械韵律操,以其动作性强、场地要求少、节奏欢愉、渲染氛围的特点,容易植入于各类学科之中,课堂课间活动之中。

二、搭建金字塔式训练体系

学校花样器械韵律操的金字塔式训练体系搭建完成“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在兴趣普及中寻找能力提升者,在高一层的训练中达成更完善的操体,进而进行二次普及,这就是所谓的“金字塔体系”。“塔基”是全校学生,“塔身”是社团学生,“塔尖”是校精英选手,此类层层选举的过程具有流动性,只要训练到位、学而有余,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到达“塔尖”,成为校级韵律操研究成员。其二,具有暗示引导性,让学生在良性循环的训练体系中获取技能的提升,内驱力的养成。其三,具有榜样引领性。“塔尖”的榜样作用,有利于成为学生的目标激励,同龄人的榜样示范作用远胜于教师的引、练、督促。

三、构建层级化的推进途径

1.浸入课堂教学——学习。以课堂教学(包括社团课堂和教学班级)为教学主阵地,用授课制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花样韵律操的基本动作,按照不同水平和不同层级的学生,班级为单位进行基本动作的分解和学习,重动作的规范性,音乐的节奏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运动热情,为塑形健身把号第一关。

2.排入课间活动——练习。在教育部规定广播体操之后,三套花样韵律操的展示已成为学校的规定动作,让学生在练习锻炼,在锻炼中增强体能。每日的8分钟的韵律操练习,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量,不同的操型有针对性对对学生的身体各个部分进行运动,有助于学生正体形,强韧性。

3.引入家庭生活——创意。

(1)在每年的9月健身月中,课堂习得的韵律操动作也是孩子的体育家庭作业之一,跳给爸爸妈妈看,让爸爸妈妈评一评,韵律操学习的平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2)花样器械韵律操的亲子赛,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编编操,跳跳操,在亲子互动中增进亲子交流,在创编中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4.融入社区活动——引领。走出校园不单单是学校精英学员的特权。学校为每个会跳操的孩子都搭建了不同的展示平台,或是六一节日庆典班级特色展示,或是社团进社区活动,或是老人节送歌舞活动……不定期的舞动舞台搭建,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校门,以活动的形式回馈社会。

四、韵律操之动态评价体系

1.指向“塔基”的评价——形态美。“塔基”指全校学生,也是学习器械韵律操的入门级,基本功练习是该阶段学习韵律操的主要内容,通过基本分解动作的操练,增强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有助于学生形态的协调发育。

2.指向“塔身”的评价——表现美。“塔身”指学校韵律操社团的40名左右的学生,他们是由每个班级推选的个人跳操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总之,通过韵律操的基础训练,有效改变学生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使其基本姿态更加规范而优美,精神面貌与气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3.指向“塔尖”的评价——气质美。花样器械韵律操可以是个人舞台展示,也可以是一种群体活动,学校“塔尖”精英学生在经过二层考核后进入学校的尖子团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拥有良好的气质,如在学校的“花样韵律操”比赛中,承担活动编排的、指导的角色。由社团教师根据操型进行包括表情、形体、技巧及难易度进行综合评定。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引导,花样器械韵律操的教学始终贯彻“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七期。

[4]浦秀华体育课程改革中体操内容的运用.太仓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