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2014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分析

刘学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100078)

【摘要】目的掌握2014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抽取医院500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护士中医药服务素养综合评价指数得分为71.0分。61.1%的护士表示在刚进入单位时,对中医药服务有着较高的预期,26.7%的护士表示了解中医药,35.1%的护士表示自己了解中医护理,58.0%的护士表示关注中医药方面的资讯,44.6%的护士表示在自己平时护理工作中,给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服务的频次比较多。结论护士对中医药服务有着一定的认知度,对中医药也较为认可。应重点针对职称与学历较低的护士开展宣传培训,以提高其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中医药服务;认知度;中医护理;护士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60-02

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防治疑难杂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中医药服务成本相对低廉,许多诊疗技术简便易行,便于在居民中推广普及[ii]。中医药护理能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疾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iii],为了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课题组于2014年6月开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度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北京市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士

1.2问卷设计通过“护士中医药服务”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然后组织护理、公共卫生等方面专家,召开2次座谈会,研讨并确定调查方案与问卷。最终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对中医药护理的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等。

1.3调查方法由东方医院护理部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由2位项目督导负责问卷质量管理。

1.4统计分析数据库锁定后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实际共发放550份问卷,共回收547份有效样本,成功率为99.5%。调查对象中女性护士占据绝对比例(96.3%);年龄方面以18-34岁(82.4%)与35-54岁(16.8%)为主;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及以下为主;职称以初级为(65.8%)与中级(16.1%)为主;工作关系则以合同聘用制为主(83.0%)。

2.2对中医药服务的预期在“当您刚进入本单位时,对中医药服务的预期”方面,61.1%的护士表示比较高或很高。

2.3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情况26.7%的护士表示比较了解或很了解中医药。35.1%的护士表示自己比较了解或很了解中医护理。在对“医圣”的认知方面,57.0%的护士回答准确。在对中医药方面的书籍方面,护士对《皇帝内经》认知度最高,为83.4%。其次是《伤寒杂病论》、(78.2%)、《神农本草经》(78.2%)、《难经》(18.1%)。另外,5.3%的护士表示一个都没有听说过。

2.4对中医药服务的态度情况58.0%的护士表示比较关注或很关注中医药服务。护士认为中医药的优点主要是中医治本(73.1%)、安全(67.4%)、预防保健作用明显(39.4%)、疗效好(38.5%)、费用低(37.9%)、没有副作用(34.4%)、痛苦小(28.8%)等。缺点主要是口感不好(75.3%)、见效慢(65.2%)、煎药不方便(61.9%)、有资质的中医医师比较少(38.8%)、药材质量不好(17.2%)等。

2.4对中医药服务的使用度情况69.7%的护士表示“最近一年内,自己作为患者,使用过中医药服务”。在自己平时护理工作中,给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服务的频次方面,44.6%的护士表示比较多或非常多。护士给患者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内容方面,主要是敷贴(59.3%)、中成药(50.2%)、中药饮片(31.9%)、熏洗(32.1%)、刮痧(27.3%)、针灸(17.9%)、推拿(11.2%)等。

2.4对中医药服务的其他情况70.9%的护士认为中医药疗效比较好或很好。67.3%的护士认为中医护理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或很大。82.1%的护士表示比较希望或很希望继续学习中医药方面的知识。

2.4中医药服务素养分析以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等为二级指标,构建护士中医药服务素养综合评价指数,将数据进行百分制处理发现:认知度、态度与行为度得分分别为66.85分、75.93分和69.45分。护士中医药服务素养综合评价指数得分为71.0分。从性别来看,男性得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分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职称的提高,得分也呈现上升趋势。工作关系方面,在编人员得分最高。α=0.05为检验标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称是显著影响因素,工作关系不是显著影响因素。

3讨论

中医相对于西医而言有着明显的临床优势和独自特色,并陆续得到世卫组织的认可[iv]。中医学的传承与发扬是关系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医护同源”的说法在中国自古有之,“三分治、七分养”更强调了中医护理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张梅玲等在《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知情况与对策》中指出:护理人员中医药基础知识薄弱,辨证施护能力较差。此次调查显示:仅有26.7%的护士表示了解中医药,35.1%的护士表示自己了解中医护理。护士对于中医药服务的认知水平与中医药服务利用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政府应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加大投入,通过“电视”、“医护人员交流”、“报纸杂志”等形式,注重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注重分层次分批开展相关的宣传与培训,提升护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程度。

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护士比较关注中医药,并且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较高。程薇等在《北京市居民中医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研究》中指出: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较深刻,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越高,对护士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接受程度也会越高。

对中医药服务素养综合评价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称是显著影响因素,应针对女性、35-54岁、高中、中专、技校、大学专科、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护士,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以提高该人群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态度与使用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另外,此次研究由于仅限于一家医院的研究,可能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果能增加调查医院数量,会有更好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侯胜田,张永康,李东辉.消费者中医药认知态度定量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9):1-2.

[2]赵延奎,尹爱田,郑文贵,等.农村居民中医药服务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8):496-498.

[3]魏金荣,张慧萍,曹松美.中医药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3,11(11):817-818.

[4]孟令涛,赵峰,兰智诚,等.非中医类普通医学院校医学生对中医药认知度调查分析[J].2012,25(9):21-22.

作者简介:

刘学恩(1979-),女,北京市人民族:汉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