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及分析李欢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及分析李欢欢

李欢欢

台州市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40例),一组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T3、FT4、TSH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7.5%)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治疗组(5.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0%),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对治疗甲亢具有显著疗效,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用;分析

1前言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及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而引发涉及消化、神经、循环等多系统的综合征[1]。该病在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本文就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详细阐述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40例),一组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女性为23例,男性17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8.3±5.6)岁;病程0.6~14年,平均(5.1±1.5)年;原发性甲亢28例,继发性甲亢12例。对照组中女性为25例,男性15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9.4±5.8)岁;病程0.6~15年,平均(5.4±1.6)年;原发性甲亢26例,继发性甲亢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甲亢,且都签署知情通知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2.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规格:50mg/片;服药方式:口服;用量:首次服药剂量为3次/d,2片/次,之后依据患者病情调整用量,每天150~400mg,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量,维持在每天50~150mg。用药周期为18个月。治疗期间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并科学补充营养。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在术前服用复方碘溶液和抗甲状腺药物,将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临床指标[2]。

2.3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甲状腺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后的FT3、FT4、TSH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患者临床疗效分显效、有效、无效三类,并计算出有效率,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甲状腺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甲状腺指标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甲状腺指标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统计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例数,计算出并发症发生率。

2.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率表示,数据展开x2检验,如果P<0.05则为资料间有显著差异。

3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指标变化

经比较,治疗组患者的FT3、FT4、TSH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比较,治疗组(97.5%)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3例,甲状腺危象2例,其他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甲亢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我国甲亢患者众多,其发病率约为2%,尤其以中青年女性多发。对甲亢的治疗是一个重大的医学课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甲亢患者多伴有出汗、心悸、体重减轻、睡眠不足、进食和便次增多等症状,在治疗后易出现甲亢性心脏病、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多种并发症[3]。甲亢在临床上通常采用甲状腺功能检查进行诊断,主要观测指标有FT3、FT4、TSH等。临床中治疗甲亢通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药物,主要的硫氧嘧啶类药物有丙基硫氧嘧啶等,咪唑类药物有甲巯咪唑等。丙基硫氧嘧啶适用于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外的所有甲亢患者,其适用范围很广,且用药方便、安全,疗效显著,但服药周期较长。丙基硫氧嘧啶能有效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酶系,从而抑制碘离子转化为活性碘或新生态碘,最终能阻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切除术适用于甲状腺过于肿大且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这种治疗方式有一定疗效,但是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且无法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易复发。本次研究表明,在对甲亢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比手术治疗更具优势,丙基硫氧嘧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FT3、FT4、TSH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对日常饮食进行调理,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忌食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要注意休息,调整睡眠,必要时可服用改善睡眠的药物[4]。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甲状腺药物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今后的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魏峰.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4(06)

[2]邱荣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

[3]王建华.甲亢药物治疗,你必须了解的个关键问题[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5(04)

[4]郭军杰,李振宁.浅析甲亢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J].包头医学.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