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张秀英

山东东明县东明集镇中心卫生院274509

摘要:目的: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临床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分析,在临床中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摆脱心理问题困扰,尽早康复。方法:对我院2014.05-2015.05期间收治的16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并予以研究分析。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以正常稳定的心态、平复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较少出现并发症症状,预期痊愈出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均感满意。结论:实施心理护理,针对性强,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了他们的心理耐受性和术后恢复的自觉性,效果显著,也使护理更具有人性化。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施行手术是治疗外科病患最有效的方法,但作为严重的心理应激源,手术往往使患者产生诸如焦虑、紧张、忧虑、恐惧心理情绪。部分外科手术患者常做出一些过于剧烈的应激反应,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并发性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我院在实施外科手术的同时,积极开展整体护理,从传统的以患者的护理为中心,转变为与患者的心理研究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护理心理学机制。现选择我院2014.05-2015.05期间收治的16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并予以研究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160例普外择期手术病患,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8~7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6例,中专(高中)62例,初中50例,小学15例,文盲7例;职业:农民102例,职员25例,学生17例,其他16例。

2护理措施

2.1术前宣教可以说,不论手术大小、复杂简单,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患得患失,担心手术效果,担心会有不良后果的产生。对此,医护人员要用良好的职业素养,要不厌其烦,协同陪护人员,质疑解答,耐心做好宣传教育,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案、手术过程、手术效果,从而使患者对术前术中术后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消除它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加快康复。

2.2增强护患关系亲其人,才能信其道。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是靠简单的的三言两语换来的,而是医护人员通过做好无微不至的种种细节得来的。我院实施的整体护理不仅仅强调局部的关键环节,而是从患者进院就诊开始。患者来院就诊伊始,就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包括熟悉环境、了解相关规章制度、主治医生、护理人员;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和陪护家属沟通,熟悉病人病情、饮食起居、思想状况,从而为术前术后的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优雅得体的语言,高质量的服务,如亲人一般细致入微的关心体贴,使患者深受感动,增强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双方建立起了浓厚的信任,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加快了病情的康复。

2.3恰当得体的语言运用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在他们眼中护理人员的角色不仅仅是护士,还有心理师的角色。因此,他们往往问询一些与病情相关的心理问题。基于护士的多重角色,我们在提升自身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患者入院之初,往往在得悉病情之后,大多不清楚手术治疗方案,也无从知道术后结果,所以产生不安、焦虑,忧心忡忡,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及时和陪护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煦暖、体贴的话语给患者介绍手术方案的成熟性,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开展手术治疗;术中对患者而言本身就是痛苦,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以关爱和体贴,而不是借口手术中对患者态度冷漠、生硬。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在面临手术时,精神兴奋,这是积极的应激反应,能够使患者较好的适应环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紧张会影响麻醉用药和对手术对象的观察。也有患者面对手术时神情抑郁忧伤,这也明显影响手术治疗。对上述两种病人,要予以理解,及时给予关心爱护,交流时要亲切和蔼,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消除紧张情绪,使他们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

2.4个性化心理护理即使是罹患同一种病症,患者也因个体的不同呈现出不完全相同的心理反应。这在患者在同一个病房与其他病友交流时常常表现出来,甚至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影响其康复。对此,在对患者实施共性心理疏导的同时,强化个性化护理。同样的病症,从共性出发,给患者讲解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他们阐明疾病发生的过程,阐明病理,使患者明白手术的疗效;给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教给他们术前术后自我康复技巧,提高他们的信息。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发病原因,在告知他们共性医疗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病情,或术前术后禁烟、禁酒,或禁食禁水,实施不同的自我精神松弛方法。护理中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的不同,对他们具有个体差异的心理反应实施针对性的疏导,启发、鼓励,加快康复速度。

3护理体会

3.1效果对16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前的数据统计表明,紧张病患占91.2%;忧虑患者占9.3%;担心病患为83.3%(担心治疗费用居高不下者占35.5%,担心医护人员不进行者占7.3%,担心治疗后效果不好者占19.5%,担心治疗带来功能障碍病患占17.9%);对手术有顾虑的比例为68.9%(顾虑手术不成功的为28.9%,害怕复发的占40.%。通过对160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心理护理之后的分析评价表明,病患负面心理应激反应普遍改善和缓解。紧张病患降至71.2%;忧虑患者仅占4.6%;担心病患人数低至62.5%;有顾虑病患占比48.9%;患者普遍对手术有自信心,他们大多抱持健康心理,手术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因此,术中也无并发症出现,患者均能预期痊愈出院。

3.2心理护理目的与其它临床护理不同的是,心理护理意在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去影响病患,使他们有意识地受到感染,而自觉不自觉地矫正不良心理和不良习惯与行为,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加快治疗与康复。

3.3心理护理的意义临床实践表明,心理护理在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研究表明,患者罹患疾病能够带来情绪应急障碍,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忧愁,它们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使其加重,并引起身体内部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在实施技术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因疾病、文化认知、职业习惯、生活爱护等显现的心理特点,进行积极教育和疏导,增强护患信任,加深彼此信任,使他们战胜疾病,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2012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2]吴翠荣.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

[3]姜红艳,黄转芬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195-196

[4]张文勤.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73-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