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拔除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牙根拔除术的应用

薛德辉(黑龙江省农垦松花江农场职工医院154822)

牙根拔除术的应用

薛德辉(黑龙江省农垦松花江农场职工医院154822)

【中图分类号】R78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127-02

【摘要】目的残根和断根拔除术临床方法。方法对门诊2诊患者中112例牙根拔除术回顾分析。结论采用牙根拔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软硬组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牙根拔除术操作

牙拔除术是门诊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或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术。牙拔除术也可造成局部软组织、骨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出血、肿胀、疼痛反应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等。有时拔牙甚至可诱发患者一些严重的全身疾病,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要求术者不仅要掌握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而且在术中还应注意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适应证】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由于口腔医学的发展,过去很多需要拔除的患牙,现在皆可保留治疗。口腔医师的责任,首先应最大限度地的保留牙齿,保护其功能及外观。故考虑拔牙时应极其慎重。

【禁忌证】

与牙拔除术的适应证相似,牙拔除术的禁忌证亦为相对的。是否可以拔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牙是否必须拔除、牙本身的情况及医疗设备和技术等条件决定。拔牙的禁忌证是可以转化的,禁忌证因素去除或可以预防后,便有可能进行拔牙。

【牙根拔除术】

牙根拔除术包括残根和断根的拔除,二者的情况不同。残根由于在牙槽窝中遗留时间较久,在根周和牙槽骨壁间,多有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存在,根尖、牙周韧带及牙槽骨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故较易拔除,用根钳或牙挺均可顺利拔除。

1.术中折断的牙根的拔除较为困难,故术中应尽量避免。主要原因有:

(1)钳喙安放时位置不正确,未夹住牙根而仅夹住牙冠,或与牙的长轴不平行。

(2)拔牙钳选择不当,钳喙不能紧密贴于牙面。

(3)牙冠有广泛破坏,或有较大的充填物。

(4)牙的脆性增加,如老年人的牙,死髓牙,皆易折断。

(5)牙根外形变异或弯曲。

(6)牙骨质增生,牙根周围骨质因各种原因而过度致密或与牙根粘连。

(7)拔牙时用力不当,用力时方向错误,或使用突然的暴力等。

原则上各种断根皆应在进行拔牙术的同时取出。较长的断根会妨碍拔牙创的愈合,引起炎症和疼痛;或可形成慢性病灶,成为异物或构成刺激因素,引起感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体质甚弱或有其他系统疾患,而取根手术又复杂难度较大时,亦可延期拔除。有的较短断根也可遗留于牙槽窝内而不予拔除,或仅为根尖部折断,根尖长度不及三分之一且本身无炎症存在(多见为阻生牙、错位牙、埋伏牙等),亦不松动的情况下,也可不予拔除,一般不影响拔牙创愈合。

2.牙根折断的情况变异甚多,故拔除方案也因人而异,以下为较常应用者。

(1)根钳拔除法:适用于高位残根、牙颈部折断的断根、或虽折断部位低于牙槽嵴,但在去除少许牙槽骨壁后,仍能以根钳夹住断根者。

(2)牙挺拔除法:牙根的折断部位较低,或残冠牙质疏松根钳不能夹住时,应使用牙挺或根挺拔除。常用的根挺及根尖挺有直、弯二种,直挺适用于前牙牙根,弯挺适于后牙牙根。根挺用力时,其支点应为牙槽间隔或牙槽骨壁,上下前牙的唇侧骨板均较薄,不可作为支点,以避免损伤骨板及牙龈。可先将牙挺置于断根根面与牙槽骨板之间,断根折断面如为一斜面,根挺应从斜面较高的一侧插入。用锤轻击挺柄末端,以楔力使挺刃插入牙根与牙槽骨之间,也可用小骨凿去除一小块骨壁,形成一骨凹,以利于挺的插入及用力。根挺插入时,主要使用楔力及旋转力,旋转的频率要多,但旋转角度宜小。最后再使用撬力,使之脱出。

(3)翻瓣去骨法:翻瓣术是牙槽外科的基本操作之一。手术切开部分黏骨膜而形成一带蒂的软组织瓣,并在掀起该瓣后暴露下方骨壁,从而显露牙根及病变组织,造成良好手术入路,完成手术后再将其复位缝合于原来的位置。瓣的切口之下应有骨的支持,即缝合后缝线下方有骨的支持,否则缝合处将塌陷而致伤口裂开,愈合延迟。

翻瓣后可用骨凿或钻去骨。用凿去骨时,凿之斜面应向欲去除的骨质侧,用锤击凿时应先向患者做解释,敲击方法为连续二击,第一击轻,使凿刃进入骨内;第二击重;如此反复进行。凿应有良好支持,以防滑脱。上颌去骨时,应避免伤及鼻底或上颌窦底;下颌应避免伤及下颌管及颏孔,并应以左手托起下颌下缘,以为支持及固定,避免损伤颞颌关节。用钻去骨时,应连续以水冷却,否则骨可因高热而坏死。

(4)上颌窦内的牙根拔除法:上颌窦的大小变异甚大,窦底与牙根之间的关系亦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在取根时,应高度警惕,避免穿通上领窦,将牙根推入上颌窦内。

牙根进入上颌窦者,多见于上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时,以第一磨牙的腭侧根或第二磨牙的近中颊根最常见。如上第一磨牙腭侧根尖折断,在根尖周无病变时,可考虑留于体内而不必取出。因取出时,需从颊翻瓣,去除大量骨质,创伤较大。

牙根进入上颌窦的原因,多为操作失误所致。取根操作时,必须有良好的照明在直视下进行。根尖挺必须在牙根面及牙槽骨壁之间插入,插入时不可用暴力强行插入,应以楔力及旋转力结合,试探性插入。不能插入时,即采用从颊侧翻瓣去骨法。

进入上颌窦内的牙根,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为牙根完全进入上颌窦内,第二种为牙根位于窦底黏膜下,未穿透窦底黏膜。第三种为窦底虽已穿破,但牙根粘附于窦底黏膜上。

3.取出方法如下

(1)翻瓣去骨法:自颊侧做一较大的梯形瓣进入,去除颊侧牙槽骨。如为腭根,再去除牙槽中隔,扩大牙槽窝底。如牙根为上述后两种情况,多可显露,在直视下取出。如窦底黏膜已穿孔,勿将其扩大。如牙根已完全进入上颌窦,可试探在穿孔附近寻找。

(2)冲洗法:翻瓣去骨同上,去除窦底骨板,打开上颌窦。如无骨间隔,可扩大窦底穿孔。使上牙牙合与地面平行。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向远中方向用力冲洗上颌窦上壁,并嘱患者勿乱吐或咽下冲洗水。每冲一次,即应仔细检查牙根是否已冲出,并与直视法结合,检查牙根是否在穿孔处附近。

此法适用于牙根已完全人窦,虽自颊侧进入,但直视法看不到牙根时。窦底穿孔如较大,创口应严密缝合,如穿孔较小,则处理与一般拔牙创相同。

参考文献

[1]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