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嵇青成

江苏阜宁县板湖初级中学嵇青成

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节课中都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下面我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的收获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意向,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先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我通过课前活动,先“让学生摆有规律的棋子,考考老师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使得整堂课中,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时把学具的操作流于形式,为了做而让学生做,常会出现一些没有必要的操作,或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杂乱无序,无从下手。从而没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没有得到学习的体验。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取得学习体验,我们必须做到:首先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其次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再次组织好有序的操作过程,最后,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从面积到乘法公式》时,可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纸和剪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乘法公式。学生经过亲自剪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乘法公式。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课堂中老师的“一言堂”贯穿始终,学生无权、也无机会畅谈自己的观点,稍与教师的观点相驳,就会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批评,学生再也不敢表现自己的个性,再也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与信心。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的评价、引导不及时或置之不理,按原来的教学设计继续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摸着教师的脾气,逐渐失去提问的动力与积极性,不会在另外的场合提出不同的观点,把课堂完全地、主动地让给老师“表演”,做一个安静的观众。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尝试用过去“师问生答”模式替代“生问生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通过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凸多边形的外角和时,先在黑板上画几个凸多边形,让学生考虑,一开始差不多都认为外角和是随着边数的增加而增加的,但科学的结论,它却是一个恒值,由此产生的惊奇,就成了学生探究的动力。适合的问题情景能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巩固了旧知,又培养了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