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王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王燕

王燕孙善一

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地理国情是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基础。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了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初步摸清了中国的地理国情家底,科学揭示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对准确把握国情国力,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基于此,本文对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创新

1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概述

地理国情一般是指人文地理与地表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特征以及空间分布,属于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力国情调查工作,是获取全方位地理国情相关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掌握人类活动、生态以及地表自然基本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并且地理国情普查也是落实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与前提。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形成各种各样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从而对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充分揭示,充分发挥地理国情信息对公众、企业以及政府的服务功能,为社会公众服务、开学研究、灾害预警、区域政策制定、空间规划管理以及国家战略规划制定等提供有力保障。地理国情普查与检测是基础测绘工作的拓展与延伸,属于地理信息测绘部门新开展的一项工作,是传统地理信息测绘事业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式。地理国情普查通过和专业信息实行有效融合,使得具有跨学科、跨部门以及跨行业特征的普查结果可以深入到各学科、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和区域、国家的民生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连,能够为社会大众、部门以及政府等提供个性化同时满足实际需求的服务,从而实现从测绘数据生成向国情信息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被动到主动、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新需求

地理国情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是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表的全要素监测,监测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考虑到普查和监测成果的实际应用需求,未来还应该增加普查未涉及的不透水面数据、社会经济类专题数据等。在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关行业部门(国土资源、环境部门等)所收集的数据,比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自然地理国情要素的补充资料,遥感影像可用于不透水面的提取;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社会经济类数据通过空间化处理后,可用来获取社会经济地理国情信息。经过应用的调研、技术的研讨和成果的服务,本文认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不等于基础测绘,当前的普查和监测,在以下方面还存在完善和创新的新需求。

(1)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内容需要创新

需要增加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要产出老百姓能看懂的地理国情指标,如城市海绵度、绿化度、交通通达度、水资源丰足度、绿色国民生产总值(GDP)、居民幸福指数等,并实现其空间化。例如人口数据,应形成白天和夜晚的人口空间分布,内容要面向领导辅助决策,且易于决策。

(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需要创新

自然地理国情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数据等测绘成果,要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要通过众源大数据和对地观测传感网来更新各类地理国情。

(3)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表达形式需要创新

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地理国情要通过矢量和栅格一体化表达,其中点和线类国情适合矢量表达,面状地理国情适合栅格表达。

3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容创新

3.1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内容,需包含地面沉降和形变

地面沉降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危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全球150多个主要城市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中国50多个城市受到威胁。例如,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多年来城市遭受地面沉降,导致地面沉降。这是城市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3.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内容,需包含地表透水性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当城市道路路面坚硬时,地球的自然表面应与海绵体相似,具有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当防渗层面积过大时,建筑物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就会受到破坏。如果防渗层面积占总面积的75%以上,则55%的降水需要通过地表径流排放,而防渗层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降水的再分布。

4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创新

4.1自然地理国情监测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数据等测绘成果

地理国情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反映地理国情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情况。地理国情监测涉及数据类型众多、数据源广泛、数据量巨大,为保证分析和决策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地理国情数据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势性。不同的地理国情信息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诸如地貌、水域等自然地理要素,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演变的周期较长,这部分国情的监测,可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数据等测绘成果。

4.2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

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从不同于自然地理的角度,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人文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例如人口的白天分布和夜间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白天的分布反映出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人口分布,代表白天经济活动规律。夜间人口分布,代表夜间经济和人口住宅的分布现状。同时,人口和房屋间在不同时段的关联和分布规律,对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5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成果表达创新

5.1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

不同行业根据本领域的分类标准,对专题信息会进行各自的分类。因此,在地理国情调查和监测中需要构建一个共享本体,能兼容和转换不同领域的专题信息,确保国情信息和行业专题信息的一致性。

5.2矢量和栅格一体化表达

地理国情中的点和线类国情信息适合矢量表达,面状地理国情信息适合栅格表达。国情普查和监测是一项全域或者区域性的工作,涉及范围广。统计单元是对大区域监测范围的划分,实现对大区域复杂空间的分解,统计单元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监测的精度和准确度。地理国情监测涉及的多源、多专题数据来自多个部门或行业,往往有着不同的采集或统计单元。由于统计单元的不同,各种地理国情数据存在不一致、不匹配问题,无法直接用来进行统计分析,会影响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中国社会经济统计调查是以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为基础进行的,如按照县-市-省的方式进行人口数据的汇总。当同级行政区划单元面积相差较大时,这种统计方式很难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自然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语: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利国利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已经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为更好地提供实时、权威、丰富的地理国情监测服务,本文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新需求,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地理国情监测将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服务,逐步走向实时化和智能化。未来的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需要在内容、技术和成果表达形式等方面,有更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名海.从地理国情普查到监测转变的谋划[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06):1-4+7+11.

[2]吴琼.浅谈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0):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