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三维目标”整合观,综合提升课程领导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树立“三维目标”整合观,综合提升课程领导力

祝开发

祝开发重庆市开县中学405400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人的发展目标。要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必须整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是辩证统一的。教育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主体能动地经历实践体验的过程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知识技能只有通过多元的过程、多样的科学思维方式方法,以及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品德与身心,才有助于真正的理解、领会和形成知识技能;同样,过程体验与方法的掌握也离不开知识载体和积极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必须通过亲身参与知识技能形成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从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磨砺,才能实现思想境界、人生意义的升华,靠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这说明“三维目标”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整体,割裂了就不能有效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所以开展好一项德育活动、上好一堂课、开发好一门课程等都要从三维目标的整合角度思考;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与评价标准,选择怎样的任务、方式与方法,采取怎样的行动策略等,也要从三维目标的整合角度去思考、探究。

“三维目标”的辩证统一关系告诉我们,在课改探索中只有牵住“三维目标”这个“牛鼻子”,全面树立“三维目标”整合观,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才能抓住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与评价改革的关键,在不断实践探索中综合提升课程领导力。

一、以“三维目标”整合为主线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以“三维目标”整合为主线加强课程建设,就是以“三维目标”为指导,实施“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改善评价、突出实效、彰显特色”的课程开发总体思路,在课程开发的计划、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等各要素中注重整合渗透“三维目标”,从而逐步建立起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除了常规的课程开发实施外,以下两个方面是非常具有实效的实践途径:

一是德育活动课程化。根据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法路径,要注重把践行学校办学思想理念、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德育工作,采用多样化、艺术化的主题活动课程来实施,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或生生合作开发德育活动课程,在活动计划、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注重渗透“三维目标”,且使目标、内容、评价具有一致性。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要由学生团队自主精心组织,自主设计并创新活动形式,规划时间与场地,准备器材等活动工具,营造活动氛围,开展活动多元评价,总结活动经验与教训,收集活动影像资料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自我塑造、情感交流中完善人格、发展个性,充分发挥实践育德的重大作用。

二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要以“三维目标”整合为主线,实行模块结构化备课,以此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集体备课时,在研究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要重点对以下五方面进行深入讨论研究:1.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增删、拓展等重构,从整体上把握模块知识结构框架、重难点及本质问题、适合的任务;2.叙写渗透“三维目标”的模块学习目标,做到可操作、可评价;3.根据任务需要选择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促进学生“想学、会学”的行动策略,规划课型与课时;4.开发高质量的《模块课程纲要》、《结构化预习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拓展评价单》等教学工具,让知识问题化、习题化;5.开发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思维、方法的学科拓展性课程。最后,备课组在学期结束时收集、整理、完善全期开发的教学资源,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特色课程。在以上五个方面始终贯穿“三维目标”整合这条红线,就能从整体上提高结构化备课的质量,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二、树立“三维目标”的整合意识,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变革课堂,才能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每一门学科的知识技能是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它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贯穿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的、更重要的则是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思想方法。没有领悟或者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的知识,是“行尸走肉”,学生不能激活它,更不能运用它。只有思想、方法、思维和积极的情绪才能驾驭知识。因此从“三维目标”整合的思路出发去变革课堂,就能理解为什么必须转变和优化教学方式,就能探索和实践打造高效课堂的行动策略。

三、从“三维目标”的整合出发建立评价标准,提升课程评价能力

改善评价,重视表现性过程评价、多元发展性评价,是课程改革和促进人的学习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建立对教师、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评价标准呢?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从被评价主体实现“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行为出发,来思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就容易达到评价标准的规范科学和可操作,即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被评价主体经历过程的实践体验与投入程度、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与思维含金量、学习团队的融洽度与合作精神、价值意义的提升与动力增强度等。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寻找教育家成长智慧书系《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学本课堂”专辑》.人民教育,2014,16。

[3]崔允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大夏书系有效教学余文森著《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