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官港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探索——重塑空间、提升价值尤再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天津官港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探索——重塑空间、提升价值尤再健

尤再健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摘要:天津官港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在现状调研和场地空间综合评析的基础上,运用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从宏观、微观中探索公园景观修复性规划,重塑空间形态,设计重点地段的规划策略,还公园自然大绿之境,创公园可亲近、可参与的生态野趣之情。

关键词:空间结构;价值提升;景观修复;自然野趣

一、引言

天津官港森林公园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中部,总规划面积为17.4平方公里,是滨海新区确定的“两区七廊”生态网络骨架中中部生态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始建于1988年,初期被定位为天津市大城市外围以森林为主的休闲基地,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维护,目前具有林地10329亩,湖区和湿地8000亩。

按照上位规划,公园周边多有居住用地,亟需对公园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公园景观修复规划的核心目标是:从现状调研着手,经过对公园价值的挖掘,空间结构框架的重塑,重点地段的规划策略,使公园能循序渐进地自我更新,彰显自然大绿、彰显人文特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特质景观要素。

二、规划过程和思路

1、规划过程。

官港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的总体工作可归纳为调研评估、方案构思和技术介入3个步骤。调研评估是规划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多次实地踏勘、调研和走访,广泛收集公园相关史料,认真解读区域总划和城市设计,为综合分类评估、挖掘潜在价值创造条件。方案构思是规划工作的核心;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选出观点最新颖,问题把握最准确,解决思路最清晰的方案作为首推方案,重点深化。技术介入则是规划工作的有力保障;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涉及面广,包括景观学、规划学、心理学、建筑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并涵盖“3S”技术、CAD制图、PS图形、3DMAX建模等软件学科。

2、规划思路。

按照系统的原理,将公园规划作为一个系统,它包括若干要素。而对于城市来说,它又是构成城市系统的子系统和单元要素。因此,本次公园修复规划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空间维度。宏观上,规划将官港森林公园周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建立统一框架,从人文历史、景观生态、区域互动等多方面体现公园和城市的对话和交流,重塑区域空间格局,提升景观品质。微观上,本着“生态、大绿、自然、野趣”的八字方针予以展开,从道路、设施、林木、湖区四个方面着手,提出“林、苇、湖、田”四大景观特色。“林”——充分发掘现有林地景观,兼顾保护与利用,巧设园路,丰富物种,形成各具特色的“疏林草地”空间;“苇”——保留现有湿地苇区,河道清淤、布设航标,便于“泛舟苇凼,静观候鸟”;“湖”——借助滨海新区北水南调工程,重新打造沿湖景致,提升公园品质。“田”——梳理现有农田肌理,整合开发,力争实现现代农耕景观,也兼顾一定的经济性和公众采摘的趣味性。

三、公园及周边地区的现状评估

通过对公园周边的详细踏查和调研,并进行整体SWOT分析,我们认为公园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极高的环境提升潜力,但缺乏系统的规划,尤其对防护性规划、生态文化建筑规划、旅游及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较为欠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公园整体框架功能缺失。表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缺乏内外交通规划及基础设施规格,且长期发展无序。

2、公园自我更新能力不足。因现状水文条件不理想——“地下水矿化度、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植被正常生长,现有林地长势欠佳缺乏特色。同时,现有湖泊与湿地,水质差、水深不足、水生态净化能力较弱;管理粗放,没有很好的植被保护和鸟类保护措施,致使生态系统结构不全,自我更新乏力。

3、公园周边场地开发无序。因公园周边和内部无序建设、管理不力,致使其景观环境和视觉展示的外在风貌过于凌乱:有破败待修的民房,有管理无序的农田,亦有烂尾楼和荒废的游乐设施……这都影响和制约着公园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

但是,公园所处位置特殊,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依托港塘路、天津大道、海景大道、西外环快速等道路联系滨海新区各功能区,驱车5分钟可达大港,15分钟可达滨海核心区,30分钟可达天津市区。这些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吸引周边区域乃至市区游客前往游玩。

综上,本公园现有景观,虽不能满足游客游玩需求,不符合滨海新区中部生态区的重要开放式公园定位,但可提升空间巨大、可预期效益喜人,亟待提升完善。

四、规划对策及重难点突破

在规划过程中,立足于现状分析与评估,修复规划工作重点考虑公园的整体发展,以空间形态重塑为指导,分层次梳理,从宏观、微观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在宏观层面,通过景观分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水域水系规划、水电等基础设施规划等措施,有效解决公园与周边用地的共存及公园持续更新问题。规划时全园共分为7个分区:生态核心区、西湖景区、东湖景区、林地活动区、林地活动西区、科普运动区、农田景观区;交通上,外围通过高、快速路联系,内部通过主、次干道相接,在东、南、北侧设置园区主要出入口;水系上,为保证官港湖水系的湖面丰盈,需贯通湖区与周边水系,形成良好的调蓄能力——丰水期“以蓄代排”,枯水期“外调补水”,并将潮白河水源南调至大港地区。

在微观层面,因项目占地17.4平方公里,且面临时间、资金限制,针对重点地段突出解决一些疑难点。首先,如何确定近期具体的景观范围是第一大难题?按照甲方要求和现场踏勘情况,总结出了本次规划方法——“眼观腿量法”,即规划组成员深入现场,用腿一点点丈量,摸清场地之肌理情况,并现场探寻可能的交通线路;用眼一处处搜寻,寻找“林、苇、湖、田”景观特点,发现对景、借景、透景之美。经多次踏查,集体商议和多方案比对,确定建设时序及范围:共分三期实施,首期重点修复面积约110万平方米,重在组织主景观游览路线及打造沿途重要景点。其次,如何提升公园之游园特性?设置主次游园步道,为骑行和漫步提供可能;布置相关景点配套设施,如停车位、公厕、林间休憩空间、观景长廊、临湖平台等设施,为游人驻足和休憩提供场所;打造总长约10km的主景观道绿廊,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特质;清理长约3.5km湿地航道,为游船观光、为“亲苇”、亲水和观鸟提供可能。再者,如何提升公园文化品位?通过设置入口“题字景石”、指示警示标识系统和茶室、木屋、栈桥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富有“生态、野趣”意境的复合空间。

五、结语

通过官港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的实践探索,得出以下结论:1、立足上位规划和区位理论,有效巩固了滨海新区“两区七廊”生态骨架网络,明显改善天津滨海中部生态区环境品质。2、按照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整体空间结构重塑,局部地段精心构思,通过交通梳理、植被恢复、湿地更新、设施建设等措施,还公园自然大绿,创可亲近、可参与的野趣意境。3、此修复规划涉及的范围广、元素多,规划要清晰表达建设主次,分期分标段逐次落实,逐步唤起滨海新区中南部区域城市“绿肺”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芳,侯禾笛.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1(9):8.

[2]王向荣,林菁.自然的含义[J].中国园林,2007(1):6-17.

[3]王建国,赵烨.无锡惠山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探讨——在空间结构梳理中提升环境价值[J].规划师2010(4):30-35.

作者简介:

尤再健/1981年生/男/四川人/硕士/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高工(天津300457)138217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