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

钱进1范友强2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医院新疆843800

摘要:目的:探析高血压治疗中运用中医利水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利水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高血压患者中医利水法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利水法;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终身性的一种疾病,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并发症多、病程长等特点,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上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西药为主,但是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因此,本文对高血压治疗中运用中医利水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中40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为(54.4±7.2)岁,平均病程为(12.2±3.1)年;观察组中38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4.5±7.3)岁,平均病程为(12.1±3.2)年。两组的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者适当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膳食、戒烟戒酒,适当参与户外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卡托普利片(生产厂家: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686,规格12.0mg),12.5mg/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中医利水法联合治疗,给予运用调理水道、疏通血气的方法,基本药方为:夏枯草、汉防己、茯苓皮、赤小豆各15g、桑寄生、杜仲各12g、天麻、钩藤、附子各9g,运用冷水对上述药材进行煎煮,取汁400ml,200ml/次,2次/d,早上和晚上各1次,1剂/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20mmHg;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较高,甚至病情有所加重[1]。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舒张压和收缩压等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采用t对组间对比进行检验,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则运用百分比(%)来进行表示,运用X2对组间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尤其高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且治疗不及时,还容易诱发诸多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诱发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其发病与患者血管阻力大小不均和外周血管构造发生变化有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水钠代谢障碍密切相关[2]。药物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常规西药往往无法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中医上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通常坚持调理水道、疏通血气的基本原则,比较常见的利水法包括平肝利水法、温阳利水法以及化湿利水法等,治疗期间,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中医利水法药方中的夏枯草具有散结消肿、明目、清热泻火之功效;汉防己可以清热利水、祛风止痛;茯苓皮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渗湿之功效;赤小豆可以解毒排脓、利水消肿;桑寄生具有除风湿、补肝肾、通经络、强筋骨、益气养血之功效;杜仲可以降血压、补肝肾、利水、强筋骨;天麻具有平肝熄风、镇静镇痛之功效;钩藤可以熄分平痉、清热平肝;附子具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则能充分发挥补肾利水、疏通血气之功效[3]。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赤小豆、天麻、汉防己以及夏枯草联合运用能够充分发挥降血糖、血脂、血压之功效,扩张患者血管,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7%,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明显,疗效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鲜中国,陈根.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8):81-82.

[2]王伟彬.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4,23(3):69-70.

[3]石娓霞.中医利水法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10(5):2-3.

[4]钱刚.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利水法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5):5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