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止痛方对痛经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组织NO、ET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逐瘀止痛方对痛经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组织NO、ET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任瑞芳史淑霞李彩娣路彬宋巧邵怡霞

任瑞芳史淑霞李彩娣路彬宋巧邵怡霞

甘肃医学院744000

【摘要】目的:探讨逐瘀止痛方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缩宫素腹腔注射形成大鼠痛经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扭体反应发生次数,子宫组织匀浆NO、ET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逐瘀止痛方能减少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发生次数,调节大鼠子宫组织NO、ET含量,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性,显著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论:逐瘀止痛方具有确切的治疗痛经的疗效,其作用途径与调节子宫组织NO、ET含量,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关键词】痛经;逐瘀止痛方;NO;ET;血液流变学

痛经是妇科临床发现,痛经以血瘀证型最为多见[1],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工作。逐瘀止痛方是我们自拟治疗痛经的方剂,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化瘀止痛效果显著,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瘀型痛经。为了使临床治疗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设计了本动物实验研究,通过检测子宫组织匀浆NO、ET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揭示逐瘀止痛方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实验材料

1.1药物

逐瘀止痛方:由桃仁、当归、白芍、五灵脂、泽兰、香附、元胡、鸡血藤、川芎、肉桂组成;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己烯雌酚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缩宫素注射液:甘肃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ET试剂盒、NO试剂盒、考马斯亮兰蛋白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2动物

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g,由甘肃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3仪器

数码恒温水浴锅,电动离心机,电子分析天平,血流变测试仪,放射免疫γ计数器,分光光度计;可控低温冰箱。

1.4统计学处理

SPSS13.0软件。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方法与结果

2.1实验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月月舒对照组、逐瘀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参照文献[2]中的大鼠痛经经典模型制作。实验过程中,所有大鼠自由饮水摄食。各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w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连续腹腔注射己烯雌酚10d,以提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每d1次,第1d和第10d为0.5mg/只,第2d至第9d为0.2mg/只。于腹腔注射己烯雌酚的第5d起各组开始给药,每d灌胃1次,连续6d。其中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冷开水;月月舒对照组每d2.8g/kg;逐瘀止痛方高剂量组每d35g/kg;逐瘀止痛方中剂量组每d17.5g/kg;逐瘀止痛方低剂量组每d8.75g/kg。末次给己烯雌酚24h后,再次各组分别用实验药物,45min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观察30min内发生扭体反应的大鼠数目及扭体反应发生次数。扭体反应以大鼠腹部收缩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与一侧肢体内旋为标准。给予缩宫素1h后,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0.23ml/100g)麻醉,颈部切口,分离颈总动脉,插管取血5ml置肝素钠抗凝管中摇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剖腹,取出子宫,按NO及ET试剂盒要求剪取重0.04g、0.1g的子宫各1块以冰盐水(内含20mmol/LEDTA)洗净后,再以冰盐水在冰浴下制成10%的子宫组织匀浆,以3000r/min低温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70℃保存待测。NO含量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T含量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2.2实验结果

2.2.1一般状态

空白组、月月舒组及逐瘀止痛方各剂量组一般状况良好,耳色红润,精神正常,活动灵敏,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精神亢奋,易激惹,呈烦躁状。

2.2.2大鼠扭体反应发生次数及扭体发生率见表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月月舒组比较,#P<0.01

表3显示,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月月舒组比较,逐瘀止痛方三个剂量组全血低切粘度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逐瘀止痛方活血化瘀的作用优于月月舒。

3讨论

痛经的发生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西医学认为痛经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异常痉挛收缩导致。逐瘀止痛方由桃仁、当归、白芍、五灵脂、泽兰、香附、元胡、鸡血藤、川芎、肉桂组成。活血化瘀药本身具有抑制前列腺素F2α活性和解痉作用,能增强血液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现代药理学研究更证明,当归、川芎、香附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的作用[3]。因此,逐瘀止痛方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使瘀血尽去,经脉流通而疼痛自止。

病理学研究证实,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的特征为“粘”、“浓”、“凝”、“聚”状态,提示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或微循环障碍,即血流不畅,甚则瘀滞而造成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临床研究表明:痛经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异常升高,提示痛经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微血流处于粘聚状态,患者体内存在瘀血。本实验结果表明,逐瘀止痛方可降低痛经实验动物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逐瘀止痛方各剂量组全血低切粘度值均低于月月舒组,说明逐瘀止痛方活血化瘀的作用优于月月舒。

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是最常见的调控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的因子。NO是一种内皮依赖性松驰因子,它具有极强的舒张血管的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NO减少是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4]。NO主要是通过无环鸟苷途径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起着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张力和血流的作用[5],在这一过程中,NO可以舒张子宫内膜血管平滑肌及非孕子宫肌层[6]。ET广泛分布在于中枢、外周系统中,主要对局部血液循环起作,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尤为强烈,是迄今所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NO、ET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下可以影响原发性痛经的发生转归。二者比例失调,如ET增高或N0减少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兴琴等[7]研究证实,在血瘀证形成过程中,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微循环障碍,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内皮受损,其细胞分泌功能失调或紊乱,造成ET分泌增多,NO分泌减少,因而导致血管收缩,血液瘀滞,血细胞聚集,血液呈高凝状态等血瘀的表现。逐瘀止痛方能升高大鼠子宫组织中的NO含量,降低ET水平,调节ET/NO比值,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痛经的有效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程芳,程红,曹俊红,等.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J].中医学报,2013,28(8):1194-1196

[2]苗明三.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54

[3]王雨波.痛经舒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12):1525-1526

[4]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2

[5]党海珍,滕久样,彭芝配.九气拈痛胶囊对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内皮素和一氧

化氮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50-151

[6]朱虹,卢苏.从NO角度探讨子宫局部微循环障碍与肾虚血瘀型崩漏的关系[J].河南中医,2013,33(4):485-486

[7]李兴琴,张俊刚,郝娜,等.二种血瘀证动物模型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8):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