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方法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方法的探索

邓冬玲

邓冬玲/钦州学院

【摘要】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求我们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

一、当今大学生诚信的状况

(一)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逐年增多。就业违约,制造虚假履历现象逐年增加,造成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不信任感,对于诚信就业的毕业生是很不公平,这种违背诚信原则的严重后果是使日益严重的社会信用问题雪上加霜,并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秩序,加重了“就业难”的问题。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

(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

(三)网络中道德缺失,人际关系淡漠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上网成为交往的行为习惯,使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同时,但在这无国界、无法律的虚拟世界中,也存在不少道德问题。网络窃、诈骗等丑恶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网上聊天室中,用一些粗俗语言互相漫骂、攻击,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甚至出现一些非法活动等。有些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从而人际关系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等。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因此,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已迫在眉睫,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探索方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

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

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四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五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式转变。一方面诚信教育不能仅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开放,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诚信教育的好经验,好作法,使诚信教育更富实效。

此外,我认为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可以为学生开一门诚信课程,从理论上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大学生要讲诚信的活动。学校还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大学生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而大学生个人方面来说,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而且处处都要讲诚信,从小事做起,讲信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立场,不会因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把做人的最基本的东西——诚心给忘了。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至于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还可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三、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

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诚信问题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我们应做的、能做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因为是小事,是习惯的东西,就不去注意诚信问题,就可以不讲信用。在学习科研方面,从追求真知、创新学术科研、真实评优评奖、严守考试纪律等角度出发,要求大学生坚守诚信学习品德,杜绝学术欺诈、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风气。在人际交往方面,从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网络交往等角度出发,提倡大学生以诚实守信的人格素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经济生活方面,从大学生日常花销、校园兼职、助学贷款等角度出发,要求大学生科学理财、守信还款,自觉抵制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正之风,将诚信作为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就业创业方面,从求职自荐、签订协议、踏实工作、履行义务等角度出发,要求大学生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