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观相,相中评画——肖像画与相术之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6-01-11
/ 1
肖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写真”、“写像”、“留影”、“传神”、“真容”等诸多称谓,均有对照真实人物写生的意味,这类画像共通的最大特点,是人像的正面性及对面相特征的写实性追求,这成为了解个人形貌、个性、气质、思想乃至生平、境遇的形象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明代著名小说《金瓶梅》对肖像画的这些称谓曾有一些极为生动和民间化的语言,如肖像画叫“传神”,画肖像叫“传个神子”或“留个影儿”,全身像叫“大影”、面对尸体写生叫“揭自传个神子”。这一连串的语言和“神”都形影相随,由此可见,肖像画不但要求“灯下取影”、“亳厘不失”的形肖,更要求“以远取神”、“神完意足”的神似,东晋顾恺之所创立的“以形写神”论成为奠定肖像画的理论基础和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基础上,绘画实践过程中亦产生了诸如天庭、五官、须发等独特的肖像画法和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肖像画独特的美学品格和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