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庄轶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输血方案分别为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导输血,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输血率、输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指征评分指导下的大量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率,减少输血量,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输血指征评分;大量输血;安全性;有效性

临床早期认为输血是治疗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发现,输血的治疗效果并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此外,血液的供不应求,临床输血标准的混乱,均影响着输血治疗的效果。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输血指导方案对于保证输血治疗效果,减少血源浪费均有重要意义[1]。为了研究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特对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输血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均行大量输血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6例,14例女性,最小年龄3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41.13±3.1)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男性,女性12例;最小年龄28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48.02±3.5)岁。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基本无差异(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全部入组患者疾病确诊,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无其他严重肝肾疾病,精神正常,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对输血治疗及本研究知情,配合度及耐受性较高,排除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有精神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对输血治疗或本研究配合度低,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本研究的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大量输血标准

(1)24h内输注的红细胞在10U及以上;(2)1h内输注的红细胞在4U以上且需要持续输注;(3)3h内输注的血容量在血量的一半。

1.3纳入标准

血红蛋白(Hb)>100g/L,红细胞压积(Hct)>30%,血小板计数(Plt)>100g/L,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均在正常范围内[2]。

1.4输血指导

观察组行输血指征评分,对照组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导输血,具体如下:

1.4.1观察组

评估血红蛋白(Hb)在6-10g/dL之间的患者红细胞悬液输入指征,输注量在经输血指征评分后决定:①分数超过10分时,Hb在10g/dL以上;②分数为9分时,Hb为9g/dL;③分数为8分时,Hb为8g/dL;④分数为7分时,Hb为7g/dL;⑤分数为6分时,Hb为6g/dL。

1.4.2对照组

在《临床输血规范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由主治医生,麻醉师共同商讨后制定输血量,一般为7-10g/dL。

1.5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输血指标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的输血指导,观察组输血率及输血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术后一般情况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的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的比较结果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输血治疗一直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在行该治疗时,应严格把控好输血标准及输注量,不合理的输血不仅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病情[3]。做好输血适应症的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治疗,不仅可有效节约血源资源,还能降低患者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并发症的几率[4]。

传统的经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导输血方法比较依赖医师的主观判断,理论依据的支持度不够,且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为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及缺氧症状,常会开具预防性输血,从而导致血液资源的浪费[5]。本研究中的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则是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心输出量、Hb等指标后,评估患者的缺氧缺血状态后针对Hb含量决定输血量,避免了医师主观判断导致的输血失误[6]。

在本研究中,经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的观察组患者的输血率及输血量指标均显著优于经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导输血的对照组患者,说明输血指征指导下的输血对于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的疗效更好,观察组各项术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输血指征评分对于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本研究因为纳入的患者数量较少,且未对全部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期待临床早日进行大样本研究,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综上所述:输血指征评分指导下的大量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率,减少输血量,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夏翠英,余小平.输血指征评分对大量输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54-555,556.

[2]谢本发,方卫平,朱燕等.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方案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26-129.

[3]张帆,朱昭琼,刘德行等.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4):298-301.

[4]苏秀琼,蓝建崇,刘丽芬等.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0):2982-2984.

[5]吴春梅,陈凯.输血指征评分在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6):109-110.

[6]汪平,王磊,武庆平等.限制性输血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6):74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