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课教学存在问题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汽修专业课教学存在问题初探

敬启明

敬启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四川南溪644100)

从事了几年的汽修专业教学,发现我们很多学生最初都是满怀希望来就读汽修专业,但没接近一年就中途转专业或退学。究其原因,我经过多方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源于我们的专业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谈谈个人的教学运用。

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普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留给专业课的课时较少;各学科仍然按照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分段排列;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学生的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课程的设置受机电类的影响太大,如《汽车电工基础》只是在机电《电工基础》上作了很小的改动,内容没有涉及到在汽车方面的应用,而且枯燥难懂,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材料及液压、力学、工艺等课程安排太多,没有考虑汽车专业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生产需求。现代汽车应用的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传感器反馈调节系统及其学习功能,电子技术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涉及到这些内容。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太弱,择业面窄。

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板书和作业,检测仪器的缺乏,维修设备陈旧,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的一些问题,我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一些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教学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汽车专业课的热情

汽修理论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等特点,往往使学生觉得繁难、枯燥。很难提高兴趣,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由原来的盼学、愿学到怕学、厌学,而学习兴趣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汽修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也就导致了教学技能的高低之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鄙人认为,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教学介绍一些中外汽修专家的事迹和汽车产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汽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知道发明家创造的情感与品质,从而提高学习汽车理论的兴趣,产生学习汽修的动机。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汽车理论的一些理论、构造、原理及思想方法等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具体问题,如汽车跑偏、制动无力等;同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让学生知道维修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汽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对培养学生的维修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机制,学生才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某次模拟技能考试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对此我并没有责备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提醒、要求学生吸取教训,改进方法,师生一起提高教学质量。以后又通过降低要求、分散难点、分层指导、成功激励等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在技能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随时享受到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持久保持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效果。

二、利用解决问题培养探索创新能力

汽修理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原理、功用、组成、构造等形成的一种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二是原理、功用、组成、构造等都蕴含在一系列维修检测之中。而原理的掌握及应用、方法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尤其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始终贯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例如,检修汽车怠速发抖这一问题时,本题蕴含着汽车发动机知识、汽车电气知识、机械知识等的运用,同时,通过本题的解决也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思想,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提高。因此,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上具有重大意义。

自从20世纪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提出“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后,这一教学思想与方法已风靡世界成为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怎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呢?首先故障的排除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构。一般来说,一个较典型、较复杂的汽车故障都是由几个简单的问题组成的,而大部分的简单问题又是学生已经解决或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的教学要为市场所需和学生的就业服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高高在上缺乏创新和变革,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材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