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糖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几丁糖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研究

王延召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几丁糖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的临床要点。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阑尾穿孔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硬麻下接受开放性阑尾切除术,于术中关腹前,实验组将2%、5mL几丁糖凝胶均匀涂抹于切口下方腹膜部位,对照组予以直接关腹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对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几丁糖;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预防临床研究

腹部术后肠粘连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针对阑尾穿孔合并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者而言,术后出现率更高,轻者多表现为腹部不适,重者易诱导粘连性肠梗阻,与各种肠梗阻比较,后者高达40.00%左右。在临床上,肠粘连多表现为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极其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深入探究几丁糖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4例阑尾穿孔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阑尾穿孔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均接受开放性阑尾切除术。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32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7~48)岁,平均(30.16±2.2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9~50)岁,平均(31.15±2.46)岁。两组患者基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硬麻下接受开放性阑尾切除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手术时间<1h,于术中均留置1根腹腔引流管。于术中关腹前,实验组将2%、5mL几丁糖凝胶(石家庄亿生堂医用品有限公司产品)均匀涂抹于切口下方腹膜部位,对照组予以直接关腹处理。术后,鼓励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并分析术后肠粘连发生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接受上述治疗后有1例出现肠粘连症状,发生率为3.12%,行腹腔镜下松解术后治愈;对照组有8例显现肠粘连症状,发生率为25.00%;其中4例属于粘连性肠梗阻,2例接受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腹腔镜下松解术后痊愈。实验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有关调查发现,肠粘连属于腹部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亦为一种纤维增生性炎性反应,多因手术刺激、腹腔感染、内脏破裂出血后,诱导腹膜吞噬细胞释放细胞介子及因子,继而显现炎性反应,导致局部水肿、充血,诱导组胺、激肽及活性纤维素渗出并于浆膜上附着,构成网络状物,促使邻近浆膜粘合,最终形成纤维性粘连[2]。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在肠粘连预防工作中,关键在于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3]。

几丁糖属于氨基葡萄糖多聚体,多因几丁质脱N2乙酰基后繁衍,生物相容性良好,同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阻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过度,预防粘连。另外,几丁糖可阻滞成纤维细胞增殖,出示静止期细胞增多、凋亡;抗菌效果明显,可诱导上皮细胞生长,促进组织修复,对降低疤痕形成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术后肠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几丁糖确能减少阑尾穿孔术后患者肠粘连出现率,改善患者预后。此外,几丁糖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广谱抑菌作用明显,并能降低炎性粘连发生率,与脏器表面相互结合,可形成一层保护膜,物理阻隔作用显著,能有效预防腹内脏器与切口粘连。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几丁糖在促肠动力恢复作用上具有局限性,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临床诸多资料已证实,针对阑尾穿孔患者而言,于术中行几丁糖注射能尽可能低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操作简便,经济可利用性高,无明显的副作用,但于应用过程中,于关腹前需确保麻醉满意,预防局部几丁糖脱落;于使用前应确保腹腔内渗液、积血冲洗彻底,一定情况下应用纱布拭干,保证涂抹均匀,构成一层光滑层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几丁糖对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柳允.几丁糖预防阑尾穿孔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3,23(06):225-226.

[2]陈燕,邢玉鉴,吴乾腾.医用几丁糖预防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3(03):531-534.

[3]郭迅,裴明祥,邱福轩,等.医用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21(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