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乙状结肠肠造口坏死的处理

/ 1

1例乙状结肠肠造口坏死的处理

郭云芳

郭云芳(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125001)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52-02

肠造口并发症中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往往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通常是手术不当所致。缺血肠造口外观呈现局部或全部紫色,若及时给予适当处理,变紫的肠造口可能会恢复正常。但如果没有改善会变黑,最后会导致组织坏死,则需及时行造口重建术,因而医护人员对于造口并发症应有所认识并给与正确处理。2012年8月对我院1例乙状结肠肠造口缺血、坏死的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护理,造口血液循环恢复,避免了造口重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王某,男性,53岁,于2012年8月6日入院,主诉: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便不尽感,肛门坠痛偶有血便。纤维结肠镜病理结果提示:结肠癌,既往史:身体健康,无吸烟及药物过敏史。.于2012年8月9日在全麻腹腔镜下行miles术,于8月10日出现造口坏死,及时给予护理,8月19日日坏死黏膜逐渐脱落,于8月21日出院。

2、病因分析

肠造口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损伤结肠边缘动脉、提出肠管时牵拉张力过大、扭曲及压迫肠系膜血管导致血供不足,或因造口孔太小或缝线过紧而影响肠壁血运[1]。此例患者肠造口坏死的原因可能在手术期间供应造口的血管受到创伤,使造口受到暂时性缺血。

3、造口评估

1.正常的造口黏膜颜色为淡红色或牛肉红色,有光泽,犹如口腔黏膜,富有弹性[2]。

2.此例患者肠造口位于右下腹,为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形状不规则,直径为4mm×4.5mm,高出皮肤20mm。

3.术后第一日,肠造口黏膜全部为漆紫色,无弹性,擦洗黏膜没有出血点,取一凸面的玻璃试管由造口插入,通过电筒垂直照射,观察深面肠管的血运尚可。

4.术后一周,肠造口周围于1点至5点处出现皮肤黏膜分离,深度0.3mm。

4、护理

4.1心理护理:患者非常担心和恐惧需要行第二次手术,所以应多关心和安慰患者,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同时每天将造口的进展情况告知患者,让患者早日知道免除手术的消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4.2肠造口坏死是因缺血所致,术后第一天发生缺血后立即拆除围绕造口的碘仿纱,解除所有压迫造口的物品;同时术后每天密切观察造口血运十分重要,宜选用透明造口袋,以便于观察造口的血运情况。术后第10天,坏死黏膜部分脱落。术后第20天,患者肠造口黏膜呈粉红色,有光泽,略水肿。

4.3皮肤黏膜分离,这与黏膜缺血坏死有关,黏膜渐渐脱落的同时会伴随皮肤黏膜分离的出现。术后一周,于造口1点至5点处出现深度为0.3mm的皮肤黏膜分离,给予生理盐水清洗,擦干,分离部分藻酸盐填塞,藻酸盐具有高吸收性,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造口护肤粉涂抹造口周围,尤其黏膜分离处多涂一些,吸收渗液,外加防漏膏覆盖。术后第10天,1~5点出坏死黏膜脱落,黏膜呈现红色,分离处愈合,6~1点处,出现造口黏膜分离。术后第20日,黏膜分离处伤口变浅,坏死黏膜全部脱落。

4.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造口缺血,坏死黏膜脱落后会出现造口回缩,应用凸面底盘,配合腰带使用。造口回缩还会发生粪水性皮炎,应加强皮肤护理,造口周围使用防漏膏,保持皮肤平整,防渗漏,减少排泄物刺激,避免粪水性皮炎的发生。造口狭窄,皮肤黏膜分离愈合后,会有瘢痕形成,造成造口狭窄,预防狭窄的发生应定期扩肛,扩肛方法:戴手套开始时先用小拇指,慢慢好转后改用食指黏润滑剂轻轻进入造口,停留3-5分钟,每天一次,需要长期进行,小心扩肛时不可再损伤造口。

5、出院指导

5.1患者于8月21日出院,坏死黏膜还未完全脱落。叮嘱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造口黏膜情况,避免一切影响造口黏膜血运的情况。尽量选择柔软的底板及造口袋,剪裁要恰当,避免底环过小而使造口受压,影响造口的血液循环。

5.2饮食指导:嘱患者避免进食煎炸食品,应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平时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如有排便困难情况,应回院检查。

5.3随访:指导患者应每月回医院检查一次造口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就诊。

6、小结

施行肠造口术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但肠造口并发症的出现,又使患者陷入无限烦脑。因此,肠造口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造口情况,掌握肠造口并发症的表现及护理知识,达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以便能更好提高肠造口人士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主编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2]侯家奎、裴云英主编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腹部外科1996.9(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