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读万卷书

孙彦

——谈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孙彦山东寿光市纪台一中262722

学语文,用语文,归根到底是为了说话。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让学生开口说话难、动手写作更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动手写的少,读的更少,导致其视野狭窄、感悟肤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厚积,哪来的薄发?要想让学生敢说、会说,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多体验、感悟生活,尤其是熟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诵读就是一剂不错的良药。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一、正确的诵读能激发学生的激情

诵读,就是要大声地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初读——再读——理读——品读——背读”,诵读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感情激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眼、口、脑、耳共同参与、协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加强,迎合了学生对阅读心理的渴求。掌握了正确的诵读方法,学生们只要读到文辞优美的文章,学生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

二、诵读能帮助学生贮存知识、积累“说话”素材

学生敢不敢说,会不会说,说得是否得当,主要看平时积累的说话材料的多少。古人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正说明了积累感悟的作用。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挑选出32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让一个班的学生每周背诵一篇(教师定期检查、督促),经过一定时间的诵读背诵实验,发现该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地优于没有进行该项实验的班级学生的能力。中学生正处在记忆力最佳的年龄阶段,多读多背的结果是给他们营造了一座终生取之不尽的信息知识库。

三、诵读可以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增强说话的能力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力,语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长期大量的识记、运用、积累才能获得。语言大师叶圣陶、吕叔湘就很注重口语的培养和训练。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诵读的作品越多,诵读作品的次数越多,语感的培养和训练的系统就会越强,学生用语说话的能力就会不断得以提高。

四、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其审美情趣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重要的一方面。而这种素质的获得和提高,诵读往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诵读,可将无形的变有形、无声的变有声、抽象的变形象。在这种有形、有声、具体形象中学生可以去感知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描绘的景象、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诵读驰骋于音、形、义有机结合的或静或动的画面中,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就随着诵读的日积月累逐渐提高。如朱自清的《春》中描绘的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充满浓郁气息的画面,如果不诵读,“大家”笔下的春之形、春之声、春之味、春之韵怎能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摇曳在学生的心湖上?诵读这些声情并茂、文辞颇佳、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文学欣赏和鉴赏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操在诵读中获得了春风化雨般的陶冶。

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本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诵读什么样的书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诵读什么书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学生们一起反复“初读——再读——理读——品读——背读”课文,咬文嚼字,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表达方式,讨论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等等,使其逐步掌握诵读的基本方法,并总结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异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为丰富的课外阅读铺路搭桥。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比较感兴趣。我们有必要向学生们推荐读物,开列书目,让学生多读一些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品,如大纲推荐的中外名著、中学语文课外读物等。阅读名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紧跟教材的中学语文课外读物,选文新颖,贴近时代脉搏,与课本形成了互补,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读本。

诵读的过程是知识信息获取的过程,是轻松的、愉悦的,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提升都是不可估量的。语文诵读的根本在于自助式阅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阅读、广采博取。可以利用班级书柜,自己交流书籍,好书共享。在学校的阅览室,更是知识的海洋:报告文学、科幻、侦探推理、文哲史经、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民间故事——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选择其所好,自主阅读,开阔了视野,广采博取,尽情吸收各种文化素养。他们在阅读中陶醉于美文佳作,知识精华可以熟读、背诵、积累。每个同学建立自己的读书笔记,摘录美文,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让我们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粒贝壳,在快乐中诵读,让诵读真正成为习惯、成为爱好;让学生在诵读中开启心灵,增长智慧,磨砺思想和品行,尽情绽放自己的个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