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粉砂土质下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临海粉砂土质下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

雷苏鸣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6

摘要:临海粉砂土质下施工钻孔灌注桩,该类土质受到震动时易产生液化,造成孔壁土方坍塌,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本次施工利用反循环、旋挖钻、正循环及冲击钻等工艺,在粉砂地质中,进行灌注桩施工。提高了易坍地质灌注桩的成孔率,减少了塌孔、缩颈风险。

关键词:灌注桩;不同工艺;易坍地质;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工程所在地为江苏省如东县小洋口镇海边。需施工的灌注桩直径1200mm,桩长42.5-47.5m,桩间距4.8m。

2、工程特点及难点

(1)本工程地面以下14m~20m存在不同厚度的软塑状淤泥夹层,桩身高度范围其余部位绝大部分为松散~稍密粉砂土质,且地下水位高,孔隙比大。

(2)门机灌注桩距离地连墙外边线仅1.4m,龙门吊灌注桩距离地连墙外边线为1.9m,地连墙成槽对相邻土体产生扰动,粉细砂土灵敏度高,扰动后的土体承载力和抗剪力仅为扰动前1/5~1/8,甚至更低;

(3)作业区域土质是使用规划航道表面粉细砂吹填形成,较深层土质差,吹填土改善效果不明显,且处理深度浅,未达到吹填土以下原泥面淤积层。在粉砂地质中,进行无填料振冲处理,密实效果不佳。

3、工艺比对

3.1反循环工艺

反循环钻机通过泥浆的循环来保护孔壁和清除沉渣。其泥浆从孔口(钻杆外面)向孔内输送,再用泥浆泵从钻杆的中间抽出来。所以循环能力和排渣能力都比较强,清渣速度快,排渣干净,即使颗粒比较大的沉渣也能清除。但反循环钻机工艺较为复杂,价格高,且对土质适应性一般。

3.2正循环工艺

正循环钻机也是通过泥浆的循环达到保护孔壁和清除沉渣的目的。不同的是,正循环钻机的泥浆是由泥浆泵从泥浆池里抽到钻杆中,通过钻杆不断的输送到钻孔内,然后从孔口自然的排出来,同时把沉渣带出到地面上来。正循环钻机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且成孔质量稳定,不易塌孔。但由于它是靠泥浆的自然循环方式排渣,所以循环能力和排渣能力都要弱于反循环工艺。清孔时间较长且排渣不彻底,颗粒稍大的沉渣无法排出。此工艺对钻具的磨损也比较大。

3.3旋挖工艺

旋挖钻机成孔首先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土层,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旋挖施工速度快,精度高,噪声小,且机械移动方便。但其前期投入较大,且护壁效果差。

4、施工过程及效果对比

4.1反循环工艺

基于反循环施工工艺清孔快,沉渣少,垂直度高的特点,我方首先选择的是反循环施工工艺进行灌注桩施工。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本工程地质极差,成桩困难,质量难以保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决定通过调整护壁泥浆比重、加水泥翻拌改良护筒周围原状土、增加护筒埋深、增加钻孔时间等保障措施来提高成孔率。将钻孔时间增长至6小时以上,泥浆比重调整在1.2~1.3之间。并安排多个专业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经过各种努力,成孔率虽有提升,但成孔效果仍不理想,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塌孔现象,护筒下沉严重。反循环工艺共施工灌注桩43根,其中8根灌注桩都出现了护筒塌陷现象,护筒塌陷率高达18.6%。有一根桩甚至在钻进至标高-14m左右时,出现严重塌孔,钻头被埋,无法拔出。至此,我方决定放弃反循环工艺,采用其他工艺进行灌注桩的施工。

经过研究讨论,认为在粉砂地质下,反循环工艺成孔较难。钻进过程中对护筒下土质扰动较大,极易造成护筒塌陷,施工风险大。但开挖之后发现,反循环工艺施工的灌注桩桩径均匀,无一根缩径。在施工顺利的情况下,成桩效果较好。

4.2旋挖工艺

我方共采用旋挖工艺进行了3次试成孔。

第一次成孔1小时后采用UDM进行成孔检测,结果显示:沉渣40cm、底部30m无法成像。且深度18m左右测锤无法从孔壁处下放,怀疑此处出现缩颈现象。4小时后再次进行UDM检测:沉渣达到6.95m,底部30m仍无法成像,怀疑孔底部出现塌孔。下放探孔器进行探孔时,探孔器下放至深度18m位置受阻,无法继续下放,说明该处确有缩颈。利用旋挖钻进行试清渣,因颗粒太细,沉渣不能进入清渣筒,清渣无法进行。

第二次试成孔时,挖至深约10m位置时出现塌孔,护筒急剧下陷,停止成孔,第二次试成孔失败。

第二次试成孔失败后,我方充分吸取经验,在护筒周围进行水泥拌和、黏土换填改良后进行了第三根试成孔。第三次试成孔于14:30开钻,15:00对护筒标高进行测量,护筒已累计下沉26cm,15:30护筒累计下沉36cm,16:40护筒突然下沉达70cm,护筒周围地面开裂严重,护筒变形,开挖无法继续进行,第三次试成孔失败。经过三次试成孔发现,在粉砂地质下,旋挖钻机较之反循环钻机成孔更加困难难,且沉渣极难清除。

4.3正循环工艺

正循环钻机进场后首先进行了异位试成孔,开始时按正常工艺施工,钻至约-3.0m发现有塌孔的迹象。之后采用红黏土+膨润土搅拌泥浆进行护壁,最终顺利成孔,经检测成孔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在接下来进行的灌注桩施工中,根据浇筑的混凝土用量推算,正循环工艺成孔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颈,个别桩位还出现了塌孔。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护筒塌陷、缩颈和塌孔现象,经过多次研究讨论,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埋设护筒时,将护筒周围及底部1.0m范围内的砂土挖出,采用红粘土填埋夯实,护筒底部换填时掺拌水泥。有效减小了护筒的坍塌频率。

(2)采用红粘土混合优质膨润土制备泥浆,并掺以CMC,提高泥浆粘度,增强护壁能力,同时加入纯碱,使膨润土充分水化,并使有害阳离子惰化,防止泥浆被污染。

(3)在护筒(3m)高度范围内,特别在护筒底部的位置,增加红黏土使用量,放慢钻进速度充分研磨。要使泥浆充分附着于孔壁,提高护壁效果,减少护筒坍塌的可能。

(4)在钻进过程中,不断添加红粘土保证泥浆的比重在1.35~1.4之间。一次清孔时,保持泥浆比重在1.3~1.35之间;二次清孔时,保持泥浆比重在1.25~1.3之间。经过统计,完成一个孔需使用约15方红黏土和5t膨润土。保证泥浆护壁的效果良好,提高成孔率。

(5)采用“高钻速、低进尺”的方法减少缩颈问题,钻进速度不超过6m/h。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提动钻头,维护孔壁,以减少缩颈现象,保证成孔直径达到要求。

(6)为保证在经常发生缩颈的情况下,成型桩径仍能满足设计要求,将钻头直径从1.16m,陆续增加到1.23m。

(7)为减小塌孔的可能性,要最大限度的缩短成孔后到浇筑前的时间。在提钻前,将探孔器和钢筋笼运至桩位附近。并且增加焊工人手,缩短钢筋笼对接时间。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类似的问题。至此,正循环工艺成孔基本合格。护筒塌陷现象大大减少,仅发生了三次。护筒塌陷率为3.6%。经过比较,正循环工艺在粉砂地质中成孔率最高。但开挖后发现,正循环工艺成桩质量逊色于反循环工艺。

5、结语

临海粉砂土质下的灌注桩施工难度大,质量风险高。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和现场成孔、成桩效果的反馈,不断调整施工参数,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提高了易坍地质下灌注桩的成功率。经过低应变和高应变检测,本工程灌注桩整体成桩质量良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给类似土质下的灌注桩施工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

[2]《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