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王朝阳张世敏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枣阳441200

摘要: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1月-2017年01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占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在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97.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82.5%;组间结果经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必须要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方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保障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因为结核杆菌侵犯脊膜或是脑膜而发生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头痛、呕吐恶心、高热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安全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1]。基于此,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过程中,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做到合理用药,便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为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特此以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将具体结果作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总共选择了80例结核性脑膜炎,收治时间为2016年01月-2017年01月,通过影像学技术检查予以确诊,存在程度不一的恶性呕吐、高热以及头痛等临床表现。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占40例,其中研究组有21例男性研究对象,19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5-71岁,平均(32.46±5.12)岁;常规组有23例男性研究对象,17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6-74岁,平均(32.64±5.31)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卧床休息、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平衡水电解质、脑代谢活化剂、取0.9%氯化钠溶液与糖盐水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等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治疗,具体为:(1)抗结核:针对疾病程度比较轻的患者,可予以抗结核治疗,晨间,取雷米封0.6g、利福平450mg,空腹口服,取链霉素0.75g肌注,每日一次;中度及重度患者,予以四联抗结核,即雷米封0.6g与浓度为0.9%的500ml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链霉素0.75g,肌注;利福平450mg,空腹口服;每日一次,取吡嗪酰胺0.75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日两次。(2)激素治疗:疾病程度较轻的患者,选择泼尼松20-30mg,口服治疗,1次/d;中度及重度患者,选择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次/d,用药一个月后,适当减低剂量,结束减量后,口服泼尼松,视病情坚持治疗2-4个月。(3)脱水治疗:选择甘露醇200ml,浓度为20%,静脉滴注,6-8h/次,如果患者脑水肿严重,则选择速尿20-40mg,静脉注射,与甘露醇交替应用。(4)鞘内注药:如果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疾病程度严重,予以抗结核治疗,同时与鞘内注药相配合,取异烟肼50-100mg与地塞米松3-5mg,每周2次,一个疗程14次。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为:患者临床体征及其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临床体征及其症状消失,脑脊液轻微异常或正常;无效:患者临床体征及其症状无变化,脑脊液呈恶化趋势。临床治疗总疗效=(有效+显效)/总病例*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的临床体征及其症状消失,总疗效为97.5%;常规组4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及其症状消失,总疗效为82.5%;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隐匿性、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结核杆菌侵犯所致,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程度也各不一样,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对患者的健康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针对结核脑膜炎患者,临床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这样便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必须要按照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合理用药,若是患者病情较轻,则可予以三联用药,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可予以四联用药,在选择药物时,均选择杀菌、抗菌力度较强的广谱抗菌药物,比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等[3]。在抗菌基础之上,选择激素药物,为患者实施抗毒、抗炎治疗,应当尽量缩短药物应用时间,避免不良反应,通常2-3个月左右为宜;脱水治疗能够缓解脑水肿,进而减低不良反应;与鞘内注药联合,对患者治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鞘内注药,通常是在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或是迁延不愈时才用,需稀释抗毒、抗菌类药物后,注射到患者鞘内,疗效十分肯定,但必须视患者病情程度而定[4]。

本次研究中,经过综合治疗的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的常规组(p<0.05)。由此说明,在做好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视患者病情程度,为患者实施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玲.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01:130-131.

[2]倪艳,邹永胜,刘泽明.椎管内注药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01:34-36.

[3]李兴美,陶朝荣,冯雪娅.利福平胶囊联合乙胺丁醇片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06:1435-1436.

[4]刚永桂,余华,马英莲,刘明,李卫鸿,赵鹏飞.七叶皂苷钠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5,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