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谈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廖晔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演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水平提升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使职业教育步入新的阶段,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我国各项职业教育改革任务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全面深入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及运用能力,增加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资源,促进各个院校之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在此基础上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全新的能够良好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推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提升职业院校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教学;影响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一般具有文化课基础较薄弱,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整合,能够使教学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近年出现的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新形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调动职高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难题,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新形态,对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对“教”与“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创新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推动了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网络课程的开发,使职业教育步入崭新的阶段。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以技术创新和提升效益为核心。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求技术的发展,而且更加注重方法与实践,要求技术发展以创新为依托,以人才为主体,以效率为目标。既要做好技术创新工作,也要做好人才组织、培养与技能训练工作。二是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为手段。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求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加快信息流通,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以使各领域都能够实现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职业教育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2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新形态

2.1慕课

慕课是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可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慕课将教、学、管、考合为一体,教师“教”与学生的“学”是两条密不可分的主线,师生在慕课上是平等的,支持学生交流,慕课最大的优势是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尽可能大的整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2.2微课

微课是指针对课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视频将问题充分详细描述和解答,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微课与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馈、微反思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其具有强针对性、高灵活性和丰富的资源等特性。

3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影响

3.1职业教育教学中“教”的影响

3.1.1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素材。网络教学资源的整理是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部分,为课堂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资源的准备花费了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课前要准备好与课程有关的教案、PPT、微课、课前预习题、课堂练习题、课后拓展题等内容。

课前老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把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教学课件上传到教学网,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实现在线学习。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代的信息技术提供了个别化的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学生对信息化认知的深入,老师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作和寻找教学资源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从而不断的完善课程资源,使得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这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以及教师对学科的理解认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1.2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起到了主体作用,教师的授课难度较大,授课时间较多,课堂上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效率较低。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主要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授课的难度在不断降低,授课的时间也在随之减少,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辅导。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网络实现相关知识的同步搜索,在课上即能完成课程知识更新,并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科知识的范围;在建立了比较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基础之上,能方便的实施在线查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学科理论知识外,也担负着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开阔学生眼界的任务。

3.1.3促进师生交流,增加师生情感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课堂上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作业,学生上交作业,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信工具及相关软件随时进行交流互动,这给学生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更有针对性。

3.2对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的影响

3.2.1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要先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应用搜索引擎工具,搜集到信息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搜集的信息加工,辨别冗余信息,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2.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成绩主要停留在考试的分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教师个人的主观性。我校自从创办数字化校园以来,利用泛雅数字化教学平台,除了考试成绩和作业外,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面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

3.2.3培养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使职业院校的教学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职业院校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然而,一些职业院校没有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建设的力度不够,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良好融合,需要进一步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体系,做好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要发展完善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评价制度,提高教职团队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推动了教师自身发展,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蕾.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9).

[2]王中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2).

[3]舒底清.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新探索[J].湖南社会科学,2015(9).